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虽说族内没把萧乐章浸猪笼,只是把他全家驱逐出族。
“……”
事实却十分残忍,他只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除了教书、卖字画、当账房先生管家这些活儿,他根本找不到能做的生计。
现在九年过去了,像盛老太爷烧死的那两具尸骨还能保留皮肉的情况,在岭南这种湿润闷热的整体环境下很难再复制。
多半肉身已腐,只剩骸骨。
陈鸢都能想到只靠李氏一人养家,失去土地的一家三口生活过得多艰难了。
此刻,陈鸢都怀疑这案子是宁妃主动找皇帝提起要查的。
伪造上吊死亡的手法也很多,若是新死尸体,很好在肉身上看出端倪。
若是第二种,情况就复杂了。
封得林又道,“据宁妃回忆,她母亲不信父亲会做出不顾伦常的事,时常私下调查,一日,李氏终于一抹笑容,告诉宁妃她查到了一些线索,就快能给萧乐章翻案了。”
怪不得大家都想考功名,关键时刻还真能救命。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陈鸢只能感叹一声,“还好宁妃娘娘吉人自有天象,苦尽甘来。”
“另一封写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此乃萧映秋字迹。”
寻常百姓也只能种植苎麻、亚麻这些植物来织粗布,用织布的成本也挺高。
陈鸢很想说,大人你直接把卷宗给我自己看吧,您这说话大喘气儿的模式,真是吊足了胃口。
不干农活家务,一心织布,一天才得一米。
还是她封妃后,对家把她家破事捅出来想拉她下马,她不得不做出姿态请旨为父亲翻案了。
“对于萧乐章的遗言,萧氏族内的意见和看法也不统一,有人觉得萧乐章是不堪受辱,以死明志。有人觉得萧乐章就是没脸活着,用死来挽留一丝颜面,且给妻儿留一条活路。”
陈鸢,“冤情何来?”
封得林摆摆手,“之后,萧乐章也上吊了,他留了一封遗书,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并哀求族人查到真凶,莫让他冤死,还让族长收留家人莫让妻儿流离失所。”
“那,当年此案如何判定的?”
“萧映秋已死,且下葬。又有贴身丫鬟绿俏作证萧乐章与萧映秋多次私会,时间地点都能说出来,因此……,此案都没报到衙门,萧氏就按照族规处置,因萧乐章有功名在身,浸猪笼是不适合的,因此族里只是决定把萧乐章一家驱逐出去。”
罢了,不管什么情况,她都实事求是的去验尸便是了。
“萧乐章投缳后,萧氏族人最终还是没有欺负孤儿寡母,让他们留在了族中。只是失去了顶梁柱,田地被收回,一家三口只能靠宁妃母亲李氏织布维持。”
那就又多了一条人命。
陈鸢,“照司狱大人所言,便是让我去查检萧映秋的尸骸?”
更别说萧映秋和萧乐章本就是同族近亲,这两封信若坐实了,便是乱了伦常的大事。
封得林,“时年,宁妃正好10岁。萧氏族长嫡次女萧映秋被人发现有了身孕,族人询问她也闭口不说与她媾和的男子是谁,父母稍一逼迫,她竟是悬梁自尽。”
“嗯,两人皆是上吊,又有各自的字迹书信作证,当年还没仵作参与调查,让我去查检尸骨,能查到什么情况,我也不能保证。”陈鸢不是很乐观。
更别说,她已经入宫,十分附和古言宫斗小说。
陈鸢都在想自己是不是穿进了什么以宁妃为女主的宫斗小说里当路人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是一瞬,古代生产力不行,岭南更是条件艰苦,饱受匪乱和倭寇偷袭,失去双亲的孤儿其实很多。
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