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第4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解决了这桩麻烦事, 长缨整了整衣服,往县招待所那边去,她被公社里推荐来县里进行思想学习, 这几天都要住在这里。

大湾村的年轻女支书在整个沂县都很有名。

学习之余,长缨将一起学习的同志认了一个遍, 三五句闲扯起来就聊起了今年的夏收还有即将到来的秋收。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村的棉花长得好,对了小傅, 你们村是种的玉米吧,咋样?这玉米生蜗牛可真是没得治。”

“还行,你弄点生石灰,早晚洒在玉米田外, 绕一圈,能弄死不少蜗牛, 我们玉米地里蜗牛不多。”

城里来的知青说起种田的事情倒是头头是道,其他人都围了过来, “你详细说说看。”

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生活。

条件艰苦那就适应并改造,在这件事上长缨从来都是积极分子, 把自己知道的土方传播开了, 思想学习会上,傅长缨可谓广结善缘。

学习会结束时, 那边红星公社的团支书拉着长缨,“你没对象吧?想要个啥样的, 跟我说, 我给你找。”

长缨轻咳了声,“郑书记我还小, 不着急。”

“先找着嘛,找到了先处着,到了年龄再结婚,咱这叫未雨绸缪。”

长缨:“……”谋个屁咧!

“郑书记,我还得跟家里打电话,先回去了,这事往后再说。”

红星公社的团支书瞅着离开的人摇头,“这有啥好害羞的。”等回去他就去寻摸着,一准儿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长缨对找对象这事半点兴趣都没有,找了个托辞就躲开了。

不过她倒是给家里打电话了,跟傅爷爷通话。

“是得工作学习两不误,思想不能有退步。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就跟爷爷说。”

老爷子退休后没想着占国家的便宜,和老伴去乡下找了个地方,种地养活自己倒也是挺满足。

儿女大了有他们的前程,他也不愿意多操心。

只是这个孙女可怜了点,为了长缨,傅爷爷几次找老战友帮忙,倒是欠下些人情债。

不过这事,他也没打算跟长缨说。

孩子能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给老区的群众们做点事情,他是鼎力支持的。

“我最近挺好的,对了爷爷,等回头我寄点山货给你。”

“我这什么都有,你可不能拿公家的东西。”

“没有,我自己进山采的木耳,你放心好了。”长缨还真采了不少的木耳,之前跟着苗花还有立川进山,摘了挺多。

后来还组织村里人上山采木耳,这玩意儿清肺,造纸坊的工人要多吃。

她自己攒了些,都晾晒着,晒干了再泡发,用个辣椒一炒还挺好吃,要是能放点肉就更好了。

长缨这几天吃住都在招待所,虽说没饿着,但也吃的不太好。

她有点想念苗花做的饭菜了。

挂断电话,长缨交了话费正打算离开,一转身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乔军辉。

乔主任招了招手,“跟家里打电话?”

“嗯。”长缨笑了下,“汇报下我的学习,省得他们担心。”

眼前这位沂县的一把手并不是什么单纯的好人,他还挺想往上爬的。

长缨能理解,谁还没点野心呢。

正因为乔主任有野心,她才更好办事。

毕竟只要祭出傅国胜的大旗,就能事半功倍。

两人闲扯了两句,乔主任又多说了一嘴,“你好好干,把知青们这帮文化人管好了,将来才能管更多的人。”

说这话时,革委会的一把手拍了拍长缨的肩膀,神色间都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画大饼呗。

长缨爽快的应下,“好,一定不让您失望。”

领导想看到什么样的回应,她都能给与。

情绪价值嘛,长缨懂的。

回去的路上长缨就在琢磨这事,公社的牛书记今年五十出头,要说退休还得再过几年。

自己接他的班?

不对,就算乔军辉想提拔自己,也不能这么玩。

公社书记没戏,不过生产队的一把手还是有指望的。

大湾村→大湾村生产队→洪山公社。

生产队的一把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