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第255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老板我们上次来也这样,我还是去门口堵着才堵到人呢,这局里的人真奇怪,一个个的上班时间都不在办公室,你说他们都跑哪儿去啦?”

卫孟喜“嘘”一声示意他别说话,自己又站在门口听了会儿,依然一点声音也没有,看来里头是真没人,不是躲着她。

俩人来到楼下的大办公室,坐门口的人一看见黎安华就没好脸色,“你怎么又来了?”

他掏了掏耳朵,待看见后面的卫孟喜,眼里闪过惊艳,但很快就意兴阑珊的咂吧嘴,心说再漂亮又能怎么样,今天这事就是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同时来了,也办不了。

“赶紧边儿去,别打扰咱们办公。”有人不耐烦的说。

可卫孟喜看过去,办公需要用到扑克牌吗?需要七八号人围在一起吗?这分明是在上班时间打扑克啊!

要是放三十年后,一张照片或者一段小视频妥妥的就能让他们红遍网络收到处分,可现在……卫孟喜无奈叹气。

“同志你好,我们来办取水许可证,请问是哪位同志负责?”

掏耳朵那人上下打量片刻,忽然想起什么,“办取水许可的,就是你们家啊,这事咱们办不了,得等局长回来。”

“那赵局长什么时候回来?”卫孟喜刚才已经看清了,区水务局就只有一个正局长,两个副局长,她连名字都记下来了。

“这事啊,还真不是我不告诉你,是我也不知道。”

卫孟喜使个眼色,黎安华忙腆着笑脸,从随身包里掏出几包香烟,几乎是人手一包的双手奉上,“大哥上班辛苦了,来抽根烟提提神。”

烟不算好烟,但也是中等规格的大前门,让他们从本就少得可怜的工资里掏钱买,还真不乐意。

但现在,客客气气的人手一包,八九号大老爷们,谁不稀罕呢?

终于,有了香烟开道,众人才开始给笑脸,假模假样说他们太客气,“赵局长这几天真不在局里,出国考察去了。”

黎安华没忍住“啊”了一声,“出国?”

“对啊,这一去至少得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你们来的真不是时候,但凡早来一个星期,这事也好办。”

另一个吐着烟圈说:“你们的资料我看过,也算齐乎了,但得局长签字盖章才行,这事我们也办不了。”

卫孟喜没想到,他们跑了半天,这些人就跟挤牙膏似的,一会儿挤一点,一会儿挤一点,资料齐了,法人代表也来了,他们才说局长不在,早干嘛去了啊!

可只有最后三天就到交货时间了,真要逼着他们铤而走险?

“那行,谢谢几位大哥,你们忙啊。”说着,卫孟喜就带黎安华走出办公室,来到大门外几十米的距离,找个稍微隐蔽的地方躲好。

黎安华愤愤不平,咬牙切齿的说:“他们就是欺负人,要是出差怎么不早点说,害咱们跑了这么多趟!”

“吃拿卡要,他们是全占了,这口气咽不下去啊老板!”小伙子脸都气红了,他往这里跑了不下三次,每次都是又装孙子又送烟酒糖茶,可每次他们都装失忆,仿佛想不起来上次才刚拿了好处似的,再想撬两句话,还得从头开始。

卫孟喜不出声,任由他抱怨一会儿,忽然问:“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好像不着急?”

“不是他们的生意,他们当然不着急啊,老板你说要不咱们用点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

黎安华凑过来,小声说了几句,卫孟喜先是摇头,这不就跟钓鱼执法似的,但随即又觉着对方都这么吃拿卡要为难他们了,要是不还击一下,还以为她卫孟喜好欺负呢……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些人的为难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她想搞清楚。

于是,卫孟喜又摇头,“这个法子先不急,以后自有用的时候,现在你去办件事……”如此这般,小伙子连忙点头,心疼的接过老板准备的一条中华烟。

那可是一整条啊!便宜这些王八蛋了!

没一会儿,打扑克打累了,茶水喝得多,就有人出门上厕所,黎安华揣上中华烟,悄无声息跟着那人进了公厕,在里面待了几分钟,出来后两手空空——东西送出去了。

“这人看着倒像是说实话了,他说局长确实是出国考察了,但走之前把该交接的工作都交接给罗副局长了,这事是罗副局长卡着咱们……”

难怪,卫孟喜就说嘛,现在这附近是还没矿泉水厂,他们没办过取水许可情有可原,但也不说不能办,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要说后面没人,卫孟喜都不信。

再说了,这么大个单位,要是因为一把手不在就啥业务都办不了,那还要那些二把手三把手干嘛!

纯粹就是故意拖着他们,想多捞点好处罢了。

卫孟喜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冷板凳衙门都能这么随心所欲的搞区别对待,那接下来要真把水厂开起来了,他们得吃多少闭门羹,得花多少心思和精力在原本不需要他们费心的事情上!

两相对比,后世的营商环境真的比这好多了,只要合法合规,要办什么几乎是跑两趟就能落实,更别说有的城市还推出“只跑一趟”的规定,要是有遗漏的材料,留个邮箱发过去补齐就行……卫孟喜开始怀念三十年后了。

黎安华觑着老板脸色,小声道:“这个罗副局长,或许老板也见过。”

卫孟喜一愣,她要是见过的话,应该有印象才对。

“他是屿罗村出来的。”

卫孟喜恍然大悟,屿罗村,那还真可能是见过面的。

第134章

卫孟喜没想到, 这事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屿罗村。

准确来说,屿罗村其实并不是单独一个村子, 而是附近四五个小村子在搬迁到山脚下之后, 重新合并之后的新村子,相当于后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一样的级别。

当年那些深居山中的村民们, 按照政策搬迁到山脚,政府不仅给盖安置房,给了不菲的安置费,还有很多优待。

譬如, 一般的安置房, 是只安置人口的,可屿罗村不一样,不仅给盖了人住的房子, 就连牲口家禽的也有,就连不养猪养鸡的人家, 也盖上了崭新的三四十个平米的鸡圈猪圈狗舍啥的!

跟普通农村只能盖土坯的不一样, 人屿罗村还是用红砖砌的, 上面搭上很罕见的石棉瓦, 住人都绰绰有余, 那待遇可见有多好。

跟人家这样的居住条件比起来, 以前的金水煤矿的煤嫂们, 那真是连屿罗村的牲口都不如, 一家七口住的还没人家几只鸡住的宽敞。

卫孟喜曾经了解过,这个村子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优待, 其实就是跟里面出了个当官的后生有关, 说的是这个后生虽然跳出农门了, 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村里但凡有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他都能想办法给你办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