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这样的帝王你自然不能指望他对军队能有多大的感触,同样的,三世也没有表现出对士大夫的倾向。

而赵燕歌现在公开支持对外扩张,那他们秦军无疑是迎来了又一轮的春天。

“陛下,此事还需仔细商议,还请您三思而行啊。”左、右丞相谏言道,觉得赵燕歌嘴皮上下这么一碰,就指望把那些辽阔的疆域纳入秦朝的领土谈何容易。

不说要出动多少秦军,光是粮草问题和运粮路线就能让他们忙秃了。

赵燕歌眸子平静的看向了两位丞相。

“当然,臣等并不是反对扩充我朝领土,只是前期都得规划好才行。”右丞相坐在椅子上微微弯腰道。

作为老一辈走来的老臣他对扩充地盘还是很熟悉的,只是那些外族不同于从前的六国,地处平原,可以让他们一波推,秦朝和外族之间可是有天险阻隔呢,外族们想要进来很困难,他们出去也挺不容易的。

赵燕歌道,“这事并不着急,这件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有这个耐心。”

“反倒是秦朝的户籍问题,落实的怎么样了?”

秦朝的户口制度还是很完善的,中央集权下面的为郡、县,还能够细化为乡、亭、里。

这些群居的秦民们都是有正经户籍,官府备案的那种。

可是除此之外,秦朝境内的野户数量也不少,尤其是那些六国遗民们,心念故土的他们心一横,直接往哪个深山老林或者犄角旮旯里一钻,一家一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便开垦一些薄田耕种,不与外界过多接触,就这样过一辈子的也不是没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交不起赋税的农户,咬着牙进入山林内躲避的人也不在少数。

明面上,秦朝现在的户籍人数为2000多万,实际上真正的人数比这更多,只是他们都不出来。

“陛下,那些山林人烟稀少,内有许多猛兽,非常的不好寻找。”在今天之前,这件事就是两位丞相负责,御史大夫们辅佐,尽管给出了那些野户们一些减税的承诺,真正选择出来在秦朝官府落户备案的还是非常的少。

赵燕歌听了微微垂眸,想起了那句“苛政猛于虎也”,宁愿一个个的身死在兽口,也不愿意出去和人共居,那是因为在底层人的眼中,外面的赋税杂税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可怕。

只是他能怎么办?开口减轻赋税?那样一来底下的人是轻松了,可是没有足够的税收支撑整个国家的运转,皇朝的上层体系就会崩塌,秩序崩坏,底下的人照样不好过。

赵燕歌没有贸然碰触这个问题,眼看朝臣们没有什么大事再商议,就招手让三公们到后面去开一个小型会议,其余朝臣们则散会,各自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

小型会议内,两位丞相结合秦朝目前的国力,给出了最大程度的增援。

“二十万兵役,这是国内能拿出的最大限度,再多后方的粮草就无法保证了。”当然,要是不考虑给那些士兵们吃饱饭,就是一百万兵役他们也能抽调的出来,只是肚皮饥饿的人怎么可能还有力气去打仗,那就纯属给敌人送菜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