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搞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3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史学家们听了直接把家们给喷了个狗血淋头,说是历史的公正不容人添加私人情绪进去,还调味,我还孜然呢。

赵燕歌过去,正在口头上争锋的两家人立马住口,赵燕歌问道,“报纸印刷一事进行的如何了?”

“回陛下,所有东西都已准备妥当,不管是官报还是民报,都已经可以大肆印刷了。”负责报纸一事的家满脸正色道。

官报,是大秦给文武百官和郡守这些有职位的人看的,上面会拓印大秦最新的政令和大秦其余郡县的各种情况,能让那些郡守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也能做到对别的郡县了然于心,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

民报则是给天下百姓们看的,上面有白话文和拼音注释,不认识字的可以让读书人给百姓们讲解,数量自然要多。

说到底,办报纸一事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所谓的活字印刷术,拼音注释之类,而是情报的收集。

比如官报,来回收集信息并整理印刷,只怕半个月都过去了,要是别的郡县发生个什么事,想吃个瓜的机会都晚了。

这一点民报反而好办一些,给大秦官方留下一个正式版面,其余位置则填写上就近的流传八卦信息,没有有用信息就连载,制成郡报、县报等。

其余空余角落还能设置个广告位,把民间那些富商们榨榨油水,只要广告有收入,民报很快就能脱离国库,自负盈亏。

而官报则不同,大秦并不指望用这个赚钱,自然不会招商引资。

“再等等,情报暂且先收集着,等把大秦的驿站都翻修、建设起来以后,以后再传递情报就快了。”赵燕歌道。

“陛下,不管是官报还是民报,都让家的人用白话文么?”史学家们在一旁满脸纠结道。

“这倒不一定,不过史学家的文笔并不适合出现在报纸上,因为没有读的欲望。”赵燕歌实话实说道。

几名史学家的人捂着心口,宛若被伤到一般,赵燕歌看着他们眨眼道,“史学家的文笔是出了名的严谨,所以你们要不要整理出来一部《史记》来?记载三皇五帝到我们如今的大秦。如果还觉得不够,你们再往前追溯也行。”

“够了够了,陛下,我们这就去整理一部《史记》出来。”史学家们不由开心道,立马满血复活,不复刚才的忧郁。

第96章

和史学家这种正经人身上所担负的职责不一样,家的人除了脑洞大开,身上还担负着大秦舆论操控的职责。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史学家们出马的,他们既然学不会扭曲自己的文笔,那就让他们一直保持住自己刚直的本性。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家们就发觉他们陛下对那群不懂变通的榆木脑袋还是挺宠的,看看,这要是换个君王,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放过不全力支持向着自己的臣子。

就是不说出口,心里也会不舒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