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今年虽然还没有恢复元气,却已经衣食无忧,至少百姓们的精神上已经恢复了过来。
稻田养鱼让南方百姓们今年收获了不少粮食和肉食,去除掉粮税以后,他们今年留在手中的粮食也足够他们度过大半年,比起几年前来,不知强了多少倍。
他们在秋季把土地耕耘的非常软和,而后用播种机把冬小麦的种子撒上,之后就去忙活建设的事宜。
工厂的出现解决了大秦大量的人口劳作问题,再加上并不拒绝妇人们也进入工厂工作,是以大秦现在的百姓们平均一户,就有一个家人在施工队或工厂内。
有了种地之外的来源,百姓们现在的日子已经不复曾经的困苦。
不过种地这件事情他们也从没放下过,现在有了更为便捷的农具和收割播种工具,他们种起地来已经不算很辛苦,但是从没有人会有放弃种地去打一辈子工的想法。
诚然,不管是去施工队还是工厂工作,他们的收入都比在家里面种地强。
只可惜,再好的工作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土地所能带来的安全感。
更别说,施工队的路段是一阵一阵的,工厂也只在旺季开工,这就让百姓们很没有安全感了。
干完活,马上就要临近冬天,百姓们纷纷返回家乡,看着外面还早的天色,“感觉有些不是很习惯,以前咱们哪这么早的就能回家啊。”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的就是百姓们种地的常态。
现在地里面一天活计下来,他们都吃完晚饭了,天色居然还没黑。
“谁说不是呢,不过地里面的活比以前轻松那么多,咱们也不像之前那么累不是。”同村人一起坐到一块感慨道。
便捷的农具把他们的时间给空出来了,这让民间百姓们心里有些闲的发慌,以往天黑了,他们就能给大秦做出人口贡献,现在天都没黑,谁有那个脸皮大白天的就进屋啊。
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大秦的文人们开始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给百姓们进行扫盲。
这一整个闲着没事干的冬天他们包了。
咸阳城和附近的百姓们是最先开始进行扫盲的,扫盲的只有基础《数学》和《语文》。
一听到他们也能认识字,收到消息的百姓们连忙拎着小板凳们排排整齐坐好,和附近的熟人交头接耳道,“我心里好紧张啊,没想到都是当奶奶的人了,居然还能学会认字。”
“我也好紧张,要是我们学不会,会不会让老师很失望啊?”一个体格健壮的农家汉子看着比他们高了数个台阶上的文人不由担心道。
好不容易有了认字的机会,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愚笨而让老师不开心。
来的几乎都是成年人,也有小豆丁一块跟着长辈们过来,背靠在长辈们的怀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讲台”之上的那块板子和白色粉笔非常的好奇,有些闹腾的环境被长辈们一一轻哄着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