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国侠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章 犀首骗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从成都出发,开始了征服崇山峻岭的艰难历程。

撇开蜀国君臣那愚蠢的目的不谈,四川人民修路的本身,则是一首悲壮的史诗。

要打开川陕间的通路,在那样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的条件下,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大诗人李白在其名篇《蜀道难》中曾如此描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头一句,他在发出极度感叹后就指出:

走蜀道难于“上青天”,具体说有多么难?请看:

此山真高啊!

连太阳神乘坐的由六条龙驾驶的专车走到这里都得躲避,有冲天之翅的黄鹤也飞不过去;

这里的涧渊真深啊!

漩涡片片,水急流湍,灵巧的猿猴想越过去都发愁找不到抓爬攀登的地点;

就在这么险峻的峰巅间,从高耸的太白山顶,到巍巍的峨眉之巅,横跨着像鸟在空中飞越的“剑门道”;

青石岭上,硬把木棒插入悬崖边上的石缝中建成的“栈道”就如一条天梯凌空盘旋。

百步之内九曲折,走在上面几乎可以触摸到星星,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还是诗人走在已修成的蜀道上的感受,则当初修路时的艰险更可想而知。

不仅流汗,也要流血,所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传说,工程进展到剑门山前,山高石硬,一个月也前进不了一丈,蜀君又频频催促,一月中连下十令。

大丁心焦,抽出佩剑从顶猛力劈下,硬砍开一条大缝。

大丁弃剑用双手把裂缝向两边撑住,民工们才从逢中开辟出一条路来。

勇猛的大丁,则活活累死!

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剑门”。

来到梓潼山,比剑门更难,简直无计可施。

总算发现了一个山洞,又被一条巨蟒抢先钻入。

四位大力士一齐抓住蟒尾往外拽,那蟒负痛朝里钻。

两头一较劲儿只听轰的一声地崩山摧,梓潼山劈成五块。

路是通了,四位“丁”也以身殉职。

这些都是传说,但传说,也反映出当年四川人民为修路所经历的艰难和付出的牺牲。

出川的道路终于修成。

正当蜀国君臣兴高采烈地准备往回运“宝牛”时,司马错的大军已沿着这条路开进成都平原。

席卷巴蜀大地,控制了整个四川!

无须解释,“石牛屙金”只不过是犀首为了诱使蜀君开通入川之路,而玩的一个小魔术。

并不算高明,但蜀君金迷心窍。

所以才能忽悠这样的傻瓜,可见“贪必愚”确是千古不泯的一个“定律”。

秦得巴蜀后,领土扩张一倍,川中的丰富资源尽供秦用,惠文王为秦的拓展,又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不过,平心而论,他刚即位不久,还没有为秦国的建设做出多大贡献。

所取得的成就,倚靠的还是前人留下的家底儿。

应该说此时仍未脱离“商卫时代”的影响。

必须承认,犀首的骗术在“取川”行动中立有不可否认的功劳。

秦惠文王不负前言,如约重赏外,也对他另眼看待。

多次委以重任,让他穿行于各国之间,拜谒王侯将相。

伺机行骗,又立了不少功勋,也终封侯拜相,跻身显赫之列,成为史上的“名人”。

秦的国势日强、剧烈扩张,让各国都产生了危机感。

如何处理对秦关系,成为他们外交政策中的首要问题。

却又因各国内外的复杂处境,形不成一种有效的策略。

就在各位“君王”彷徨之时,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走上历史舞台,开“纵横说”之首。

居然统帅六国,对秦构成巨大威胁……

惠文王发怒了,但“怒”中又怀有无可奈何的恐惧,迫使他命令臣下,主要是犀首拿出对策。

可惜朝中多是甘龙、杜挚、公子虔之辈,他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有几个能拿出良策?

犀首发愁了,他深有缺乏同类的孤寂感。

忽然,门上来报:

“有您的故乡人求见。”

“谁?”

“自称魏人张仪。”

“请。”

又一位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也登上历史舞台。

使“合纵、连横”主宰战国的后半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