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国侠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1章 大梁行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一入魏国境内,确实能感到充满了备战的紧张气氛。

不但边界入口有驻军,而且沿途五里一堡、十里一台,里面都有人值勤。

一旦边境有情况,很快就能传到大梁。

就连在地里耕作的农民,也在田边堆放着武器,可以随时参战;

但他们和路上行人的外表却都沉稳平静,该干什么干什么,毫无慌乱之情。

大梁城内则嗅不到战争的气息,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繁华。

胡伟寻找了一个处于僻静地带、适合他“小炉匠”身份的小客店住下歇脚。

魏国虽然对投宿客人也进行简单的询问、登记,却不像秦国那么严格。

所以虽是单身的“外国人”,也能顺利的被接纳。

既然是靠手艺为生,第二天他当然要挑着担子出去找活干,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熟悉环境。

转了半天,只见街上往来的行人车马左右成序,没有超越拥挤乱成一团的现象。

咸阳自商君立法后,比这里更守规矩,但是大梁却给人一种宽厚谦逊之感。

一位挎着篮子的老妇人走在路上,不小心绊了一下;

她身子朝前一颠儿,篮子里的黄杏撒了一地,许多人跑过来帮着捡起,放回篮中。

若在咸阳,当然也不会有人趁火打劫捡了往自己嘴里送,却是视而不见扬长而去。

劳而无功的事情,谁肯帮忙?

忽然,旁边瓜摊上的小贩跟一个孩子吵了起来。

原来孩子买完瓜后,小贩为了拉主顾,又往篮中放了一个瓜:

“给你在路上吃……”

小孩儿却急了大喊:

“你想让我占小便宜?这是要陷我于不义呀!”

小脸都气红了,小贩只好苦笑着收回瓜:

“对不起,小义士。”

在一个小饭摊上吃饭时,胡伟与摊主攀谈之中议论起这件事:

“按说多给个应该高兴才对,这孩子怎么反倒跟人家吵?真让人想不明白。”

摊主笑了:

“老客是外地人,不知俺国的风气大变,如今是人人都学信陵君,以‘义’为荣。

谁若有‘不义’之举,便是无耻,最让人瞧不起,连家属、亲友都跟着丢脸。

尤其青少年们,简直把信陵君当做崇拜的偶像,连说话的口气,走路的姿态都刻意仿效;

为人行事更得处处以信陵君为榜样,相互攀比,蔚然成风。

这也好,干坏事的确实少了。”

胡伟久处深宫,又不喜交游,连秦国新闻都所知甚少,对信陵君就更不了解。

而且由于是秦国的头号敌人,便是听到一些议论,也大多含贬意。

今天听了摊主这番话,暗暗吃惊。

过去虽然知道信陵君名垂于世,也只当大家敬重他是安釐王之子,出身高贵。

怎知竟是如此得人心,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又转了半天,已把信陵府前后地形、地貌,街巷道路踏勘清楚。

至于府内的情况,事先虽然也做了介绍。

但毕竟不能具体、详细,也只得闯进去后再见机行事吧。

回到店里,吃过晚饭便早早休息,直到三更后,才换了夜行衣。

扎缚利落,悄悄推开窗扇,纵出院子,躲闪蹑行到信陵府后街;

认准目标飞身上墙,侧耳细听,里面寂静无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