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鲤奇缘(骑鱼历险记)作者:顾惜之
第74章
谢子文追着要打他,白秀才推拒道:“我可要进场了。”胥吏检查后,白秀才提着小藤箱走进大门,笑着回头招手道:“我去了!”
关在考场的这三日,白秀才心境澄明,下笔如有神助,试题都答得十分顺畅,竟不觉时光难捱。出场时,谢子文、凤清仪、谢宝刀都来接他,笑问:“考得如何?”白秀才笑道:“大约是个孙山罢。”众人都笑了。
到了二月初七,又生变化。因富弼进言“省试有三长,殿试有三短”,官家下旨,诏罢殿试。消息传到民间,考生们一时都议论纷纷。若是没了殿试,月底出来的省试结果可就盖棺定论了。许多学子干脆放下书,出去跑马吃酒。抱琴楼的这几位却不理会,白秀才顾自看书,杨寘也关着房门。过了三日,听说翰林学士王尧臣、同修起居注梁适都认为祖宗故事不可遽废,官家听了他们的意见,总算又下诏恢复了殿试。
二月二十四日放榜,四百三十二人的名字写满了好几张黄纸。中过国子监试第一的杨寘赫然又是第一,王安石名列第二,白秀才名列第四十中有‘孺子其朋’四字,只怕官家介意!”
“孺子其朋”典出《尚书》,周公嘱咐成王说:“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是“你这年轻的小孩啊,今后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赵祯三十二岁,虽然年轻,但还轮不到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这样说。聂冠卿锁眉深思片刻,道声:“果然!”提笔将王安石的第一勾了,又见第二第三名都已有官职,不好动的,便将他放到第四。
待定结果送到官家手里。赵祯临轩启封,见头一个就是杨寘,不禁喜动颜色,对辅臣说:“杨寘也。”杨寘有才又有张好脸,国子监试、礼部试连夺两个第一,又是兵部尚书晏殊的女婿杨察的亲弟弟,坊间早把他说成了翩翩佳公子,赵祯自然也对这个姓名的主人充满期许。公卿们连忙祝贺:“恭喜陛下得人。”赵祯笑着,逐个往下看去,待看到第三十名“眉州白铁珊”,眉毛一挑,道:“这名字古怪,铁是极坚之物,珊瑚却性脆易碎,偏凑作了一个名字。朕似乎在哪见过?”
晏殊笑说:“近日一些歌女唱的几支《竹枝词》、《点绛唇》,似乎出自此人之手?”
赵祯道:“噢?吟来朕听听?”
晏殊便将那首“枝上幽思渐满,愿教鸣籁吹芜”吟了出来,赵祯点点头道:“曲子还不错,不过朕记得的,应该不是这个。”他凝眉片刻,似有所得,即刻传白秀才过去。
白秀才大方施礼道:“陛下。”
他从年少起,便时时梦见这一刻,梦见自己在御前尽显才华,官家欣赏得不得了,还在那傻梦里许他大官做。此刻旧梦成真,水到渠成,他却已万般放下,毫不激动了。白秀才微微勾起嘴角。官家,我从那江水中走到这里,还真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条路啊。
赵祯忽问:“你便是凌波县治水之人?”
白秀才道:“回陛下,某便是。”
赵祯问:“今日取士,来日便要授官,你有何志向,可趁早说与朕知道。”
白秀才抬头,望着这位年轻的九五之尊,道:“某别无所长,愿为民治水,永绝水患。”说罢一拜到地。
赵祯点点头:“人当尽其才,朕记住了。”
白秀才欣然揖道:“谢陛下。”
当日,赵祯下诏,赐一甲二百三十七人进士及第,赐二甲一百二十二人进士出身,赐三甲七十三人同进士出身。一甲第一名是杨寘,第二是王珪,第三是韩绛,第四是王安石。
白秀才名列第三十,同样赐了个“进士及第”,不久便授光禄寺主簿,出任兴化知县。那正是一个需要治水能人的地方。
从未料到,竟会这样顺利。他想,若是几年前便科场大捷,他必然不识人间愁苦滋味,春风得意,看尽群芳。然而,如今他青袍罗带站在玉阶高堂上,心境已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