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铮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他现在这副长相,真是到哪都吃亏。
赵德培见状,急忙向来人介绍,“老孙啊,这是李铮先生。我们华国人的骄傲啊!”
李铮的事迹被华国媒体大书特书过,可能普通民众不甚在意,但圈内人自然是知道这位名声在外的生物制药学天才。
孙再光一怔,看向李铮的目光瞬间变得不同起来,“你就是李铮,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看向李铮的目光带着长辈特有的慈祥。
长辈的慈祥?李铮眉毛挑了挑,礼貌地对孙教授颔首,“您好,孙教授。”
孙再光大大夸赞了一番李铮为国争光后,说起了他来找赵德培的原因。
“老赵啊,你这可不地道,外国人给我们捐赠实验室这种好事,也不跟我们大伙说。我还是从我们家女婿耳朵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孙再光的女婿是兴华社记者,消息自然比一般人灵通了不少。
李铮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外国人捐赠的实验室,应该是罗氏给他准备的那座吧……
赵德培闻言,面上不由露出尴尬的神色,他不由将目光投向了李铮,罗氏的捐赠协议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实验室使用人只能是眼前这位生物学天才。
他也是因此,没有将实验室的消息大肆宣扬出去,毕竟正主还没到呢。且国内的科研资源本就紧张,一个先进的实验室,犹豫一大块肥肉,李铮还没正式入职,消息漏出去,总会有人起心思。
“孙教授啊,您来得正好,这实验室啊,罗氏说是捐给华清的,但它的捐赠协议上写得很清楚,这实验室的实际使用人只能是李铮先生。”
☆、第一百三十五章
罗氏华国的人做事还是很仔细的,厚厚一沓捐赠协议,罗氏法务部的人前前后后加班了三天才赶出来,他们逐字逐句地校对,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写得清清楚楚。
若是三十年后的华清大学,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一份捐赠协议的。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的华国正处于努力想要外界认同的时候,罗氏这种世界级的大型药企,每年只向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国际一流大学实验室提供资金捐赠。
但现在,罗氏华国居然提出向华清大学捐赠实验室,这是不是意味着在罗氏华国看来,华清大学是国际一流大学,或者有着国际一流大学的潜力?
哪怕在看到捐赠协议后,赵德培大概能猜出罗氏的意思,可他……
赵德培苦笑一声,他还是挡不住这个诱惑。这个捐赠协议是不会放在明面上的,至少,至少外人看来,罗氏的的确确捐赠了一个实验室给华清,这对华清的名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际使用人只能是李铮?这还算捐给我们华清的吗?”孙教授闻言,眉头紧紧皱了起来,面色也有些不好看。
场面一下子变得有些僵硬。
李铮在当初让罗氏借华清的手将实验室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就想过其中可能会有波折,但是那又怎么,华清既然自愿接受捐赠,自愿签下捐赠协议,他们就必须履行协议,他只要等着实验室送到他手上就可以了。
却没想,自己运气居然这么不好,第一天就撞上了这一幕。
“老孙,华清大学现在缺的不是实验室,是声望,是国际认可度!”赵德培的声音掷地有声,这也是他为何一力坚持要邀请李铮来华清的原因,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影响学校国际排名的重要原因。
孙教授沉默许久,“嗯,我知道了。”他转身离开,面上虽然没有愤怒的神色,但却也没了来时的喜悦。
孙教授离开后,赵德培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李铮先生啊,让你见笑了,国内科研条件艰苦啊。”
“校长,您叫我李铮就好。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但大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着实让人钦佩啊。”
李铮知道他这个时候回国着实不算一个好的选择,华国在1985年
分卷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