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小卫也不知道昨夜几点睡着的,早上起来之后家里也没人,这天天的不上班不上学,自己又快回到前世的死宅生活了!不能这么干,自己得想事做。坐在床上思考了大半天,下床弄点吃的,饿了,还是先填饱肚子吧。
拿出来一些小馄饨,稀里糊涂的喝进肚子,爽了,一看都10点多了,先出门,边溜达边想。出了大院,骑车往长安街驶去,路上路过一处胡同,看见里面好像在施工,小卫好像想起了啥,拐进去看看。
“大爷,他们这是忙啥呢?”小卫朝旁边一位穿着绸子长褂晒着太阳的老大爷问到。
“改造路面呢!这不开春了吗。”这位回了小卫一句,又乐呵呵的跟着一旁的邻居寒暄着。
开春,对啊,自己不是还想着整修自己的那两处院子嘛,这个把月忙的都快把这事忘了!想着便骑上车往四合院骑去,额,自己不是想去看热闹,小卫买的那套四合院也算是南锣鼓巷,但是临近什刹海那边。
这套四合院比聋老太太的那套还大,也是三进的院子,但是有九间后罩房。50年代初,由于國家建设的需求,大量人口涌入京都,但是因为条件不够完善,并没有恰当的措施安置这些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经租”的方式在四合院里安营扎寨了,京都的四合院也大多也变成了大杂院!
小卫前世京都为什么有那么多富豪的大院都上千平,其实都是千禧年之后花钱把里面的人请走了,腾空了房子重新修建的。
小卫这套院子祖上是满清的大官,姓沈,祖籍哲江湖绉人,刚孑放时也顺应号召,就在后院另开了一道门,封死了中院的通道,把几件倒座房经租了出去。然后三f五f运动把这家人吓的够呛,跑路了,小卫碰巧捡到了个便宜。
来到院外,下面的几层都是用大城砖垒的,上面是青砖。不同于其他大院倒座房就是外墙,这户的倒座房外侧还向外拓宽了大约2.5米,砌了道围墙,两间门房倒是直接露在外面,走上台阶把门打开,大约有80公分高的地基,规格挺高,但是看起来也挺破旧了。
小卫这院子位置挺好的,不是说地理位置,而是前面还有侧面都是一条小路,能通车的那种,这样会方便很多。
打开院门进了前院,院子深有3米多,宽度的话,估计有接近25米。右侧是一座2层的小楼,4根木桩支撑起了一层的廊道。左侧是一间正房,这一排倒座房也不同于其他四合院会显得那么昏暗,因为前面还有道墙,私密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倒座房南侧的窗户开的很大,院子两侧也各有一间小屋。
从小楼和正房中间的小过道可以通向中院,确实挺窄的,目测1米5都没有。整体布局类似于四合院的中院,但是,院子要比那边小不少,因为西厢房建的比较靠中间,厢房后面还有一处小院子。
主房、厢房的大小也和四合院那边差不多,不过耳房多了两间,而前院小楼的二楼也只能从中院进去,楼梯修在后侧。
进到中院,就会有种与世隔离的感觉,这本来就是四合院所追求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自己一家住在院中,对内开敞的空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而且在院中可以自由的接触自然。但是要问四合院住的舒不舒服,那就是不舒服!因为现在的四合院还没经过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