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三十一章 秦国四大名相(4000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谷膆

商鞅和吴起的下场都很惨。

张华有些可以理解为何李斯会附和赵高,改立胡亥为秦二世。

公子扶苏信任的心腹是蒙恬,而秦始皇一死,李斯的地位不保,而历任秦国国相,商鞅、张仪、吕不韦,在新王登基之后,都遭到了清洗或者驱逐。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斯担心公子扶苏上位,自己会遭到清洗,也不是没有道理。

商鞅的天赋涉及法治、重农、尚武,可以是最适合乱世的内政天赋。

【英雄】:李斯

【等级】:30

【统帅】:22 【武力】:36 【智力】:87 【政治】:97

【第一天赋】:法治(内政天赋)

【第二天赋】:郡县制(内政天赋,极力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认为分封制是乱世的根源,提升帝国的凝聚力以及皇帝的权威)

【第三天赋】:统一(内政天赋,极力统一领地内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让领地内的百姓无形间形成文化认同)

【特殊兵种】:无

【来历】:秦朝丞相,儒家荀子门生,但实践法家思想。

李斯97的政治值,在秦国众多群臣之中,仅次于商鞅,李斯拥有极其先进的政治眼光,无论统一度量衡,还是推行郡县制,在当时条件下,都是极其正确的做法,连刘邦的汉朝都继承了秦朝不少制度。

倒不是秦国的制度有什么问题,而是秦始皇没有彻底解决遗留下来的六国贵族,以及大兴土木,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又有六国贵族后人响应……

李斯的能力,张华并不怀疑,97的政治值,在历朝历代的文臣之中,都可以说是一流。

当然,李斯的制度,其实有不少继承于商鞅,比如郡县制的前身,是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县制,李斯推广到了整个天下,并且极力维护郡县制。

李斯与秦王政的统一思想,才是留给华夏后人最大的财产。

商鞅、李斯更像是内政大臣,而张仪、范睢,则更像是纵横家。

【英雄】:张仪

【等级】:55

【统帅】:83 【武力】:70 【智力】:97 【政治】:85

【第一天赋】:话术(精神天赋,张仪的话语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交谈之人的想法,使其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双方智力差距越大,越容易受到张仪的话语影响)

【第二天赋】:读心术(精神天赋,有概率读出对方的心思,双方智力差越大,越容易成功,而且可以防止被他人读心)

【特殊兵种】:无

【来历】:秦国丞相,鬼谷门徒,战国纵横家。

“张仪居然还会带兵……”

张华看到张仪的武将面板,张仪居然拥有83的统帅值,还是一员将领……

张仪这是四项全能啊。

实际上,张仪为秦国攻下了不少城邑,与司马错灭亡蜀国和巴国,确实是出将入相的全才。

张仪最可怕的还是唇枪舌剑,同时拥有读心术和话术,平庸的君王,会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间。

即使是张华,也要小心张仪,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张仪看破内心的想法,以及受到张仪的话术影响。

【英雄】:范睢

【等级】:45

【统帅】:42 【武力】:35 【智力】:95 【政治】:90

【第一天赋】:话术(精神天赋)

【第二天赋】:远交近攻(精神天赋,更加容易说服远方诸侯结盟,且能够洞察邻国的虚实,发动攻击)

【第三天赋】:流言散布(精神天赋,指使门客在敌国散播流言,影响敌人君王、主将的判断)

【特殊兵种】:无

【来历】:秦国丞相,远交近攻,长平之战使用离间计,使赵王启用赵括代替廉颇。

如果要对这几个大臣进行分类,那么商鞅和李斯一类,可以视为法家,而张仪、范睢,可以视为纵横家。

法家和纵横家,对于秦国统一天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王政与汉高祖刘邦结盟,正是因为张仪、范睢这两個纵横家在暗中推动,让张华在街亭之战损失了更多的兵力。

范睢与张仪两个纵横家联手,再加上张华这里的纵横家苏代,足以让以后的对手头疼了。

“商鞅是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张仪、范睢是魏国人,秦国因为任用各国的人才而富强,看来我也需要唯才是举。”

张华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秦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重用了来自关东六国的人才,不只是秦国本土人才。

唯才是举,海纳百川,才能成就霸业。

“秦国的阵容还真是豪华,不愧是战国最后的赢家。还有方士徐福……”

【英雄】:徐福

【等级】:57

【统帅】:60 【武力】:40 【智力】:95 【政治】:65

【第一天赋】:方术(精神天赋,徐福掌握方技和术数,可以使用唤龙大阵、七星灯等特殊法术)

【第二天赋】:医术(精神天赋,徐福精通医术)

【第三天赋】:航海术(精神天赋,可以在大海中,凭借周天星辰,识别方向)

【来历】:先秦术士,曾出海寻找不死仙药。

徐福与其他几个谋士不同,徐福是单纯的方士,并不擅长内政,而是研究医术、天文、航海、怪力乱神。

就价值而言,徐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极其有用。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徐福这样的江湖术士,也是常见的角色,只是徐福骗到了秦始皇,那么徐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