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章西戎大帝,南蛮众强,圣雄兽师
当然,这段时间以来,天下之中,四狄都很活跃,从来都不是北狄的一枝独秀。
北狄,金帐王庭和大武皇朝之间死战不休,而铁木真与大秦王朝,甚至是大武皇朝内部的窦建德那样的跳梁小丑,也趁机在大武皇朝的身上大占便宜。
内忧外患之下,大武到底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不过,作为一个皇朝,而且还是历史最为悠久,传承了大武帝朝的皇朝,明里暗里的底蕴,他们是最强的,到底还能够支撑得住。
西戎,浩浩荡荡的圣战结束之后,又因为教皇之死,他们现在已经完全陷入了内部争端之中。
光明神殿,在这一次争斗之中,展现出了他们应有的底蕴。
就算是其他的两大神殿,隐隐之间似乎共同针对光明神殿,但是,却依旧强势的与其针锋相对。
裁决神殿虽然掌握了教廷最大最强的一支武装,裁决骑士团,但是,裁决骑士团大统领艾欧里亚的举棋不定,让宙斯无法完全掌握这支力量。
反观光明神殿,穆卡迪尔与耶和华却得到了丹古王国的全力支持。
得到了丹古王国的支持之后,更是对于裁决骑士团的一个最有力的打击。毕竟,裁决骑士团是一支军队,军队就需要人来供养的。
教廷本身又没有什么土地,那么,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又是谁来供养呢?
此外,由于连续几年教皇都出自于光明神殿,两方之间早已渊源深厚,密不可分,穆卡迪尔与耶和华又说服了教皇殿,对于他们的支持。
教廷之中,如今的争斗已经趋于白热化,可是让黑暗教廷高兴不已!
这些藏在阴沟底下的老鼠,压根就不敢暴露到明面上和教廷真正的争斗一番。就算是教廷如今已经陷入了争斗之中,这些藏在阴沟底下的老鼠,也只敢在暗不见天日的角落里偷笑。
说句不客气的,就黑暗教廷剩下的那三瓜两枣,他们要是真敢跳出来的话,都没资格让教廷动真格的。
任何一个神殿,都没必要全力出手,都能够轻松荡平了他们。
真正狂欢的,其实还是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波斯王国的大流士一世以及罗马的凯撒。
趁着教廷这个时候,压根就没心思搭理他们,他们先后通并了周围的几个西戎小王朝,进一步扩张他们自己的实力。
而在这一期间,大流士一世迎娶阿托莎为王后,并在不久之前指定继承人时,选择了阿托莎则刚生下的儿子薛西斯作为他的继承人。
为的,就是为了取得居鲁士的支持。
大流士一世虽然是作为波斯王国的皇,但和居鲁士一向是政见不和,故而,王室出生的居鲁士很早之前就已经赋闲于家。
而大流士一世和居鲁士虽然是同宗,不过,这两个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有限,大流士其实只是王室旁宗,居鲁士才是真正的王室直系后裔。
当年,波斯先王在对外战争期间,却被部将所背刺,王国大权也落入了叛将手中,那个时候仍是作为将军的大流士一世,联合部分波斯贵族,杀死叛将,这才登上帝位。
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流士镇压了多场反对起义,还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将波斯王国重归一统,并还在解决内乱的同时,打退了好几次外乱。在这之后,才有了如今的波斯王国。
大流士在上位的过程之中,尽显其铁血手段,就算是波斯王室,在这其中都死了不少,反观居鲁士,他的政治主张以宽厚怀柔为主,与铁血手段的大流士一世是完全是相对立的。故而,两个人之间政见向来不和。
如今是波斯扩张的大好时机,为了尽可能调动国内的力量,大流士一世不得不利用一下这一位在波斯王国王室直系后裔的主要人物,为的就是让整个王室都能够全力支持他。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选择了迎娶居鲁士之女阿托莎为王后。
再加上,大流士得到了黑暗教廷的暗中支持,原本在三国之中,表面上实力最弱的波斯王国,最近这段时间,反而是表面上风头最盛。
当然,与之相比,罗马王国表现的也不差。
作为国王的凯撒亲自在外征战,而作为恺撒的甥外孙,又被凯撒收为养子的屋大维,不仅作为如今罗马王国的继承人,而且凯撒在外期间,一切政事几乎都由他来负责。
西方最强的军事家之一和西方最强的政治家之一的联手,真可谓是珠联璧合。
这三国之中,如今,风头最盛的是波斯王国,但实际上的实力最强的,却依旧还是罗马王国。
而且,罗马王国更加是人才济济,罗马王国第一大将贝利撒留,他的军事能力几乎能够和凯撒堪比。
并且,安东尼、庞培、克拉苏,这些人都是优秀的政治家兼名将。
而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在扩张的同时,却又兼顾了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其师亚里士多德建设吕克昂,并且,吸引了包括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在内的一大批学者高人。
古希腊三贤,他们在蓝星西方之中的地位,几乎是相当于东方的老子、孔子一类。
就像东方诸子百家先贤一样,不仅是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出世之后,一个个也成了天下顶尖的高手,这三个同样是如此。
据说,年纪最大的苏格拉底,当年是被誉为西戎最有希望踏足那个境界之人,只可惜,这一位并不是教廷之人,因而受到了教廷的追杀,甚至在这一过程之中,身受重伤。
但是,吕克昂的建设,无疑是在不断挑动教廷的神经,只不过,吕克昂之中,到底也还有一门神学和宗教学,让双方之间多少有一些缓和。
再则,这个时候教廷也没时间顾及他们。
至于东夷,如今已经和太阳国互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