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奈何这个是将魂,没办法进行选择。
而剩下的那个,章尾山神无足之龙烛龙、这个就是王羽最为看重的了。
在传统神话之中,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烛龙是章尾山之神,人面蛇身,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
而《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至于这两个究竟是否被同一个,至今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
而在洪荒体系之中,一部分讲着烛龙和烛九阴视为同一人,都是十二祖巫之一的时间祖巫。
也有一部分,只是将他们当成了两个人,烛九阴为十二祖巫的时间祖巫,而烛龙则是龙族大能,仅在祖龙之下。
不管是传统神话,或者是洪荒体系,这一位,无疑,都是顶尖的大神,绝对不是前面那些可以碰瓷的。
不过,章尾山神无足之龙,既然带上了这个前缀,那就必然是传统神话的烛龙了。
“系统,选择烛龙!”
没办法,其他那些神级人物,和这个比起来,确实是没什么可比性了。
也只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就算是黑龙和堤丰这两个终阶神将不是平衡人物,而是平衡携带人物,和烛龙相比,也缺了半分竞争力。
毕竟,作为神话之中的顶级神明,这一位出来,可是有大概率是能够成为天人巅峰的。
终阶神将,确实是能够和天人巅峰堪比,但是,那是终阶真神将!
而这两个,怎么可能一出来就得到真神将这样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神将这么多,一出世能够自带真神将位置的,也就只有后羿和帝江这两个了。
可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够有他们两个这样的运气的。
“叮,恭喜宿主获得烛龙,植入身份,接引弟子,八大护法天尊之龙王圣尊,接引与准提不出,烛龙与弥勒两人则为大乘佛教的最强者,并且,此二人主导大乘佛教一因事务。
几十年前,大乘佛教被迫前往大武西陲,并于西陲之地章尾山上扎根,欲于此地重建大雷音寺。
遂与隐居在此地的烛龙产生冲突,并因此而被大乘佛教高手降服,并由接引收为弟子。
如今,正跟随准提前往大汉之内。”
几十年前的烛龙,那个时候虽然也是天人级的高手了。不过,也只不过是刚刚突破到这个级别。
而那个时候的大乘佛教,虽然说接引和准提身受重伤,但是,面对刚刚突破到天人级别的烛龙,也压根用不了他们出手。一个天人初期,也不至于,远远没有到达这种程度。
那个时候的大乘佛教,就算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了,可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也足够了。
如今,大乘佛教仅有的三位本土天人级强者,普渡、普信、慈玄三人,那个时候,慈玄倒是没达到这个境界,可是,普渡、普信,却已经是天人了,再加上那个时候同样已经达到天人的弥勒,压根就不需要上面的两位亲自动手。
普渡、普信,他们身上可没有伤。四家论道论,那可是巅峰局,他们还没资格参与。就算参与的不至于全部都是巅峰级高手,但至少也得后期才能参与进去。
因此,参与这一次事件的人数虽然少,可是,战况之激烈,几百年未有。
而这一个烛龙,再加上黄风,就是大乘佛教这几十年来最优秀的弟子了。
实在是,他们这个情况,想收什么优良弟子都收不到。这几十年的那些弟子,绝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
不说他们现在只在边陲之地,本就人才缺乏。而且,大武之内,不仅有着儒家的最高学府书院,而且还有着法家的一座超级学府明典学宫。
相比这两座学府,大乘佛教有什么竞争力?
还是说,那个时候的大乘佛教,敢从这两家手上抢人?
要不然的话,准提也就不至于憋屈几十年了!
不过,烛龙也确实给接引争气,这几十年的时间下来,再加上另外一个弟子弥勒,两个人一路从天人初期干到了天人巅峰,直接反超了普渡、普信。
烛龙刚开始的时候倒是不愿意屈服,可是,准提在忽悠人这方面,可是佼佼者了。
而且,在武道这方面,接引对他的帮助,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再说了,那两位也敢于放权,直接将整个护法一脉交给了他。
当然,大乘佛教的护法一脉,八部众已经是残的粉碎的那一种,压根就没几个人了,高手更是一个没有。但是,至少这个诚意是给出来了。
因此,时间一长,烛龙也就安安分分的当他这个龙王天尊了,和弥勒的地位在大乘佛教之内并驾齐驱。
“叮,恭喜宿主获得王德,植入身份,大汉宗室。”
这一个,其实也算是能文能武了,能上战场打仗,也有治理地方的能力,而且政绩还相当不错。
至少,也算得上是一张精英绿卡了。
“叮,恭喜宿主获得虎先锋(胡虎),大乘佛教弟子,黄风师弟,目前正在前往大汉的途中。”
这一个,在西游之中,虽然只是黄风的手下,但也不是普通的小兵,好歹也是一个先锋大将,不是随便一个妖怪就能够碰瓷的。
他的实力,比之八十一难的一些凑数的妖怪,说不定还要强。
在那些小妖之中,已经是一流的了,能在孙悟空手里撑三五个回合还能逃脱,绝非一般小妖能够做到,而且孙悟空也承认,若非猪八戒抵往,兴许又要被他逃走。
就这个水平,怎么的也能够达到天级了!
“叮,恭喜宿主获得真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