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燃烧的海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六十二章 弹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次登场的,正是让中国陆军引以为傲的远程火箭炮。

全世界范围,只有三个国家能够研制生产远程火箭炮,一是美国、二是俄罗斯、三是中国。美国的代表就是m270,其最新改进型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两百公里,即便是大规模量产的新式火箭弹也能打到一百二十公里之外。俄罗斯的代表是“飓风”,其三百毫米火箭弹的射程在七十公里以上,改进型号称能打到一百五十公里之外。中国代表则是ws,即“卫士”系列火箭炮,其中ws-1三百二十毫米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一百八十公里,足以飞跃台湾海峡,而口径更大的ws-2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甚至号称四百八十公里,超越了很多短程弹道导弹。

在战场上,这些火箭炮绝对是“战争之神”。

只是,这次它们打击的不是地面目标,而是空中目标。

因为ws-2没有进入量产阶段,只小规模生产了几十门,由陆军进行作战测试,所以参战的主力是已经大规模量产,装备规模超过三百门的ws-1,准确的说,应该是增程改进后的ws-1b。

每门火箭炮有四具身管,能够一次发射四枚火箭弹。

作战时,一般以连为单位,一个连至少拥有六门火箭炮,能够在一次齐射中发射二十四枚火箭弹。

为了提高打击效率,这次也以连为单位投入战斗,只是每次只有一门火箭炮开火。

与无人驾驶战斗机一样,火箭弹携带的也是电磁战斗部。

不同的是,火箭弹做了全面改造。

ws-1b型火箭弹能够携带一百五十公斤重的战斗部,而一具破坏半径为二十公里的电磁战斗部的重量还不到一百公斤,所以在减轻了战斗部质量之后,可以携带更多燃料,也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射程。

按照志愿军的测试,这种编号ws-1bx的特种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超过二百五十公里。

这个射程,足以覆盖整个战场。

为了确保攻击的准确性,ws-1bx均采用了惯性弹道修正系统,即火箭弹在飞行途中可以修正弹道。因为电磁战斗部是面杀伤武器,不需要过分强调精度,所以没有必要采用末段制导系统。

在众多改造中,最大的麻烦是避免火箭弹相互影响。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前一枚火箭弹的电磁战斗部摧毁后面火箭弹的控制系统,使后面的火箭弹无法引爆。

工程师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即采用时间引信,在火箭弹发射的时候,装定战斗部的引爆时间,然后使战斗部处于全电磁屏蔽状态,不受外界影响,也就不会被其他火箭摧毁。

这样一来,就能一次向同一区域发射多枚火箭弹,确保彻底消灭敌人。

必须承认,戚凯威确实心狠手辣。

别说多枚火箭弹,只要有一枚火箭弹在联军战斗机群附近引爆,恐怖的电磁威力就已经够联军飞机喝一壶了。只是谁也无法保证所有火箭弹都能正常引爆,不会出现臭弹,所以戚凯威“很有必要”地增强了打击力度,用数量提高成功率。

向同一区域发射四枚火箭弹,足够保证攻击得手了。

有四十个炮兵连参战,在戚凯威下达命令之后,四十门火箭炮在半分钟之内陆续发射了火箭弹。

虽然火箭弹属于低可探测性目标,但是其弹道高达二十多公里。

几秒钟后,联军发出了导弹袭击警报。

显然,联军把分散发射的一百多枚火箭弹当成了短程弹道导弹。

只是,火箭弹攻击还没有结束。

一分钟后,又有四十门火箭炮发射了火箭弹。

第三轮打击稍微晚了一点,而且只有二十四门火箭炮投入战斗。

到此,志愿军分别向发现了联军战斗机的区域各发射了两批火箭弹,把打击力度提高了整整一倍。

这个时候,联军也做出了正确判断,升空的不是弹道导弹,而是远程火箭弹。

志愿军发动地面进攻了?

联军指挥官非常惊讶,等到算出火箭弹的弹着点之后,就更加惊讶了。因为这些火箭弹的弹着点附近都没有联军的地面部队,很多还在战线北面,如果落地的话,挨炸的不是联军地面部队,而是人民军。

志愿军想干什么?

想到刚刚飞来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以及志愿军以前用弹道导弹做的好事,联军指挥官出了一身冷汗。

那些火箭弹不是弹道导弹,却承担着与弹道导弹一样的任务。

火箭弹打击的不是地面目标,而是在空中盘旋的作战飞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