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燃烧的海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十九章 水深火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战争,中国国防政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虽然《国防白皮书》只是官样文章,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交辞令,缺乏具有价值的具体数据。比如在提到海军建设的时候,只宣称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建设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没有提到舰队的具体情况。但是在军事家眼里,这样的官样文章仍然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同样拿海军来说,要想打造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至少需要拥有航母;因为美国海军是中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也是唯一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所以中国海军远洋舰队的标准绝对不会低于美国海军;由此可以判断,中国海军至少会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建造三支航母战斗群。

毋庸置疑,中国正在大举扩军。

随后,中国国务院公布的国防预算也证明了这一点。高达百分之十七的军费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美国,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中国将在二十年之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军费开支国。

只是,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也将超过美国。

军备竞赛不可避免,只是这次站在中国对面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日本防卫省发表声明,宣称中国的扩张性国防政策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声明,只是在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三天后,喜田多一郎亲自前往国会众议院,正是提出将自卫队改组为国防军。

同一天,以退役军人身份出任外务大臣的中岛俊夫启程前往华盛顿,就改组军事力量寻求美国的支持。

显然,这只是做做样子。

如果美国没有点头,喜田多一郎肯定不会去国会公开提出改组军事力量。

中岛俊夫去华盛顿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采购军事装备,以及从美国获得扩军需要的技术支持。

经过五天的激烈辩论,日本国会众议院在十一月十九日通过了由首相提交的法案。

此时,中岛俊夫已经回到东京,并且带回了美国赠与的厚礼。

按照美日两国公布的消息,美国将与日本在军事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为日本提供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战略打击力量之外的一切技术装备,帮助日本重建国防力量,也帮助日本获得独立自主的防卫能力。

名为防卫,实际上就是在武装日本。

只不过,冷战性质的军备竞赛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与军事技术,更加倚重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

不考虑美国的话,日本在经济实力上没有任何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欠缺的就是经济实力。

虽然东海战争是一支强心针,围绕着军事重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前提是日本几乎花光了外汇储备。

停战后四个月,经济上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早在八月份,就有经济学家预测,沉重的战争负担、以及在中国市场全面败退,日本很有可能在二零二零年遭遇经济寒流。

虽然十月初,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为日本提供了一笔紧急贷款,由西方七国集团控制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向日本注资,但是没能阻止日本经济日益恶化。

十一月初,日本的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十六,超过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最高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没有特别举措,日本必然在军备竞赛中败下阵来,而且输掉的不仅仅是四支护卫群与几百架战斗机。

日本必须采取特别举措。

十一月三十日,喜田多一郎以经济治理不力为由,宣布辞去内阁总理职务。随后自民党在推举首相时分裂成两大派系,国会被迫解散,提前举行大选。

因为在东海战争中遭遇惨败,自民党在大选中没能获得多数席位,而民主党受过于偏激的政策影响,也没能获得单独组阁所需的议席,所以两大政党必须通过拉拢其他党派,组建联合政府。

从此开始,日本进入了政治动荡时期。

事实早已证明,联合政府比单一执政党组阁的麻烦更多。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日本也就搞不出什么特别举措。

从根源上讲,问题不在政府身上。

以日本的情况,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很简单:让日元大幅度贬值,以此促进外贸,增强企业活力。

作为以进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货币贬值肯定是一剂良药。

要知道,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期,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在二百四十以上,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与美元的汇率降低到一百二十,结果是日本经济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