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之间有一条大约十公里宽的缺口。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致命的缺口。
能征善战的以军前线指挥官非常清楚,如果这道缺口一直存在,那么第七装甲旅进入贝卡谷地之后,很有可能被埋伏在此的叙军包围,而第一八八装甲旅不见得能够及时跟上来解围。
当然,叙军要想歼灭第七装甲旅几乎不可能。
问题是,如果先头部队被围,那么以军在贝卡谷地方向上的进攻也就得停顿下来。
要知道,贝卡谷地就那么大个地方,两侧都是崇山峻岭,根本没有足以让以军进行战术回旋的余地。
以军指挥官有两个选择,一是冒险孤军深入,二是等待援军跟上。
显然,第七装甲旅的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这一等,就足足等了六个小时。
直到十六日下午一点过,在第一八八装甲旅的先头部队到达后,第七装甲旅才继续向北挺进。
这六个小时,对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战斗打响后,蒋博文立即收到了以军向贝卡谷地突击的消息,只是空中侦察情报表明以军主力仍然在戈兰高地南面,即约旦河西岸。由此不难判断出,以军在贝卡谷地方向上的进攻只是佯攻。
当然,这仍然让叙军总参谋长心惊不已。
凌晨四点,叙军总参谋长就要求蒋博文派遣部队去增强霍姆斯的防御。
蒋博文答应得非常爽快,表示已经派遣预备队赶往霍姆斯,但是要求叙军首先在贝卡谷地北面设立防线,增派预备队,第十三集团军的机动部队只负责进行防御反击,阵地防御战得由叙军承担。
为了让叙军总参谋长放心,蒋博文还让一名参谋带着叙军参谋去视察了部署在大马士革郊外的军营,让叙军相信,第十三集团军在大马士革留下了足够多的预备队,而且这些部队能在数个小时内赶到霍姆斯。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这不仅仅有蒋博文的功劳,还有虞世辉的功劳。
作为中国中东军团总司令,虞世辉中将在十四日到达大马士革,他的主要任务不是指挥第十三集团军作战,而是充当叙军总参谋长的高级顾问。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去增强叙利亚军队的信心。
当时,虞世辉明确向叙军总参谋长表示,第十三集团军有足够的能力击败以军。
叙军总参谋长可以不信任出道不久的蒋博文少将,但是不会怀疑曾经跟随戚凯威,在十五年前协助叙军取得辉煌胜利的虞世辉中将。再说了,虞世辉与叙军总参谋长有非常深厚的私人交情。
事实上,当时蒋博文派往霍姆斯的就是那两支突击集群。
此外,第十三集团军留在大马士革的也只有两支突击集群,其他的作战部队在十五日夜间全部南下了。
可以说,蒋博文采取了孤注一掷的打法。
如果他的判断有误,那么叙利亚丢掉的将不仅仅是戈兰高地与大马士革,霍姆斯以南地区都将被以军包围。
万幸的是,他的判断没有错。
更重要的是,叙军总参谋长被虞世辉说服,在凌晨五点之前,就从大马士革抽调了两个师前往霍姆斯,加强贝卡谷地北面的防线。
这一部署,在随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