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是人的本能。可是。当危险发生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身边事。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板书课题)
由于紧张,李牧的手是抖的,声音是颤的。他竟然把这六个字的课题写的东倒西歪。
接着,李牧按“危险发生前、危险发生时、危险发生后”的顺序详细讲解了这篇课文。
他把重点放在了危险发生时这一段上。首先,李牧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熟读课文后李牧提问:“在危险发发生时,周总理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他把自己的降落伞包给小杨梅了。”
按领导的安排,李牧应该在此刻交待:“周总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而李牧在此时提出问题: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讨论出乎意料的热烈,而最终的结论同学们也准确地讨论出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此时,周总理那高大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李牧也不失时机的对周总理做了简单的介绍。
就这一个环节,现场的老师们微笑着频频点头,领导也开心的笑了。他的板书设计也十分科学。
险前——险时——险后
(舍己为人)
文章分析结束,李牧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的一生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那高尚的品格博得了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讲课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依然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氛围中。过了片刻叫好声和掌声同时响起。
李牧走出教室,凉爽的秋风擦拭着他那浸满汗水的面庞,梳理着他那帅气的发型。
天空中的小燕子也像开会似的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领着孩子们锻炼着翅膀。是啊,为了美好的未来,就要锻炼好自己的翅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