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奏鸣曲中的一切,正在何深的大脑中快速掠过。
他在写作他所想写的作品时候,贝多芬的所作所为,全部都出现在了何深的面前。
何深也同样跟随着贝多芬的步伐,一点一点地了解着贝多芬在音乐上的理解。
贝多芬跟肖邦不同。
他并不喜欢说话,不会说出他对于音乐的想法,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的阴沉。
在早期作品诠释的时候, 其实倒也还好,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所有人说。
说他可以纯粹靠着自己的稿费,还有演出,不需要其他人的赞助,就可以养活那些没有赞助的音乐家。
当时,风华正茂, 整个人显得无比的锐意进取。
这很正常, 在当时, 贝多芬就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一位钢琴家,非常的有名!
跟死后成名的巴赫不一样。
虽然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在后期被称作古典音乐的旧约,可人家在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廷音乐人。
只是给那些大贵族写作品的普通人。
小有名气,但绝对没有现在名气这么大。
大到每一位弹钢琴的,都必须弹他的十二平均律。
要知道,不管什么地方的音乐学院考学,所要演奏的作品,便是一首十二平均律,一首古典时期的奏鸣曲,浪漫时期的乐曲以及练习曲,还有现代派的作品。
只有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是被严格规定为巴赫的十二平均律。
其他时期的作品,就算是贝多芬,都没有被强行规定古典时期的奏鸣曲, 只能够弹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
在何深系统中所见到的贝多芬, 不管是谁, 都无比的尊崇。
何深在贝多芬的记忆中, 似乎还看到了一些熟人。
比如说车尔尼。
车尔尼作为他的学生,跟着贝多芬一起学习。
看到了莫扎特,贝多芬跟莫扎特两个人都是海顿的学生,只不过当贝多芬遇见莫扎特的时候,莫扎特已经长大成人,将近31岁,两人的交际并不算特别的深。
贝多芬试图拜莫扎特为师的时候,被拒绝,两人只是当了挚友,后转向海顿拜师学艺。
只不过在早期,靠近中期的一些奏鸣曲作品的片段中,何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贝多芬与海顿之间的分歧。
贝多芬,讨厌海顿陈旧腐朽的作曲技法,因此,他决定拒绝继续跟着海顿学习,转向自由创作。
毕竟,需要学的东西,都已经学的差不多了!
早期中期贝多芬的作品给何深的体验还算不错, 等到晚期的时候,就完全是折磨了!
贝多芬不肯说话, 身体又疼痛,耳朵还不是特别好使。
种种外因的结合,这种主视角给何深的体验,非常不好。
跟肖邦的那种体验不同。
肖邦每一次体验,都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肖邦创作这一首作品的缘由。
而贝多芬在创作每一首作品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缘由。
所有的一切,全部都被他放在自己的心底。
就算有别人对他的印象,他也不说出来。
何深只能靠着前后关系,感受着贝多芬音乐之中的东西。
思考贝多芬究竟为什么会那么去写。
这种去写,对贝多芬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些东西,在何深的大脑中不停地闪过。
一直等到何深从贝多芬的所有记忆中脱离出后,他都没有行动。
就这么坐在床上,双目紧闭,思考着音乐。
让贝多芬,与自己对于贝多芬的思考融合。
让自己的音乐,尽可能在最后的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层次!
何深正在思考,感觉时间正在停止。
而在外面,则完全没有任何一丝丝时间停止的概念!
整个欧洲,所有地方的人,所有地方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华国人,以及钢琴爱好者,他们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一些关于何深的海报。
各个地方的都有!
虽然没有说在路灯上挂海报,用墙壁做巨型海报,在公交车上,做专门涂装海报那么夸张。
但是在那些大街的栏杆上,某些店铺的门口,都是可以看到关于何深音乐会的消息。
这个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后面公布出来的演奏曲目的信息,直接把所有人都给吓傻了。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全集!
从第一首,一直到最后一首,三十二首!
其中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前期作品,那些演奏特别困难的作品也在其中。
热情奏鸣曲。
槌子键奏鸣曲。
暴风雨奏鸣曲。
这些奏鸣曲要在一天之内弹出来?
这怎么可能?
网上瞬间沸腾!不管是看音乐会的,还是不看音乐会的,全都沸腾了!
希夷散人:“卧槽?我没看错吧?钢琴奏鸣曲,全套?你在开什么玩笑?哪有人这么弹的啊?这疯了吧?”
山佳云:“我没看懂,一首钢琴奏鸣曲,就算你时间短,一首奏鸣曲全套弹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就算你两个小时弹五首吧,你都需要接连不断地弹六个小时,疯了?”
三朵桃花一斤酒:“兄弟们,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何深牛逼就完事了!”
geenz季:“我不好说,我感觉有点炒作,如果中途还有休息的话,这一场音乐会,应该是整整七个小时左右的音乐会!这个时间长短,真的有观众可以听下来吗?”
天鹅之殇:“观众能不能听下来我不好说,我反正不会去听,整整七八个小时,这疯了吗?上午半场下午半场吗?开什么玩笑!你这个是跟观众比耐心吗?”
大儒虫:“可以,牛逼!”
依然de如故:“不管怎么说吧,何深的这一次尝试还是可以的,就是不知清楚后续的情况如何了。”
风雨不喜:“这一次尝试,我不好说……”
长天雪满:“不过你们换个方向思考一下,买这一次票的人赚翻了啊!你们如果看后面的音乐会,何深则是随机抽取四首贝多芬的奏鸣曲演奏,后面就没有像今天这样,演奏32首了!”
华国前锋:“确实,如果那些柏林场的人能坚持下来的话,他们绝对赚翻了!”
李嘉图:“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如果真的全部演奏下来,并不是整整7,8个小时,而是十一个小时哦!”
李嘉图:“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中间一点点都不停得要,还全部背谱演奏!”
李嘉图:“这不是一次音乐会,这是一次极限挑战!”
李嘉图:“人脑的极限记忆挑战!”
李嘉图:“三十二首作品,近50种不同的情绪,几十万个音符,几千个音乐符号!”
李嘉图:“所有的一切,全部放在一起,就算是让你被古诗,都不一定能够背下来!可想而知,这次的难度!”
此言一出,全网陷入了几秒钟的平静,大家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何深的这一次演奏,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凑时间的演奏。
之前觉得可能就七八个小时,好像也没什么。
大家每天最起码工作也能工作七八个小时呢。
但是现在被李嘉图一说,说出了整体的时间,需要的并不是七八个小时,而是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这种强度,一下子与之前的七八个小时,瞬间区分开。
所有人看到这个时长的时候,整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们现在心中所剩下来的大概就一句话。
那就是……
何深牛逼!
虽然说,网上虽然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何深的这一次演奏,很多人觉得何深的这一次,第一次公开巡回音乐会,应该会以一个非常惨淡的成绩收场。
不过不管怎么看,何深的这一次尝试,对于他们而言,都会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次演奏。
特别是,如果这一次的演奏,表现非常好的话!
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全神贯注地诠释音乐。
思考着音乐,一分钟都不休息。
如果让他们一天连续做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试卷都做不动,更何况练琴?
因此,众人网上在疯狂地讨论着何深的这一场音乐会,无比的期待。
也不知道期待着什么。
是期待着何深翻车,成为芸芸众生之一。
还是期待着何深的这一次音乐会,可以封神?
又或者……两者皆有?
谷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