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建兴五年,自从在乾元朝经历猎山刺杀就肉眼可见的开始走下坡路的虞朝才趋于稳定,重新树立大国的威信。
南方小国就是在这个时候派使臣到长安朝见建兴帝,进献极品玉石。
这块极品玉石对建兴帝和虞朝的意义,远远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不久后,建兴帝追封长子为昭宴太子,命当时虞朝最有名望的雕刻大家,在这块极品玉石中截取最好的部分,为昭宴太子雕刻玉佩。
建兴帝深爱昭宴太子,对玉佩也赞不绝口。
他曾在大朝会时邀请众臣共赏玉佩。但凡有资格上朝的人,哪怕是守门的金吾卫,也能近距离观赏这块即将收入皇陵的玉佩。
建兴帝在幼子福王身上看到昭宴太子的影子,突然想起剩下的玉石。
虽然当年雕刻玉佩的大师已经过世,但有完美传承大师雕工的匠人。
匠人奉建兴帝的命令,用剩下的极品玉石剩下的材料,为福王和焱光帝雕刻一模一样的玉佩。
期间发生的意外属于皇家辛秘。
朝臣们虽然能隐约窥得些风声,消息格外灵通的人,甚至能说出整件事的过程。
然而无论怎么算,皇子因嫉妒幼弟,酒后斩杀匠人都是丑闻。
建兴皇后因此缠绵病榻半个月,建兴帝也只是以其他名头罚焱光帝禁足半个月,可见不想因这件事坏了焱光帝的名声。
朝臣既不会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与建兴帝夫妇唱反调,更不愿意无缘无故的得罪焱光帝,纷纷装聋作哑。
哪怕见不知情的福王佩戴已经提前雕刻完的那枚玉佩到处行走,朝臣也只是暗自唏嘘,从未在面上露出端倪。
因为相同的玉佩在他们心中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建兴朝的老臣只用一眼,就能立刻认出玉佩的来历。
南方小国进献的极品玉石只够雕制三块玉佩。
属于昭宴太子的玉佩,已经在众目睽睽送入皇陵。
福王被焱光帝逼死时,从不离身的玉佩被焱光帝拿走,当着建兴皇后的面摔成几块。建兴皇后驾崩时,手心紧紧攥着面勉强拼凑成原样的玉佩。
清河郡王和襄临郡主等宗室皆上折请焱光帝善待生母,朝臣也因惧怕焱光帝的疯癫,自发的与宗室站在相同的立场。
焱光帝的妥协是对建兴皇后的身后事不闻不问,全权交给宗人府,属于福王的玉佩便随着建兴皇后下葬。
两块玉佩皆在皇陵深处,唯有原本应该属于焱光帝的那块玉佩仍不知所踪。
但这是建兴帝亲赐给长平帝的玉佩。
按照常理,皇陵中的东西,建兴帝也拿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