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1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个差距永远都不会被弥平,但却足以让官员们跌下神坛。

大家都是通过考试进来的,谁又比谁尊贵到哪里去呢?

因此公务员考试势必会遭到官员们的抵制,因为他们都是科举出身,公务员考试会让他们的身价含金量缩水。

说到底,还是牵扯到了自身利益……

赵受益道:“但朕觉得,此事依旧利大于弊。”

“科举花费众多,虽然只是三年一届,却有院试乡试等等数级,每级又有许多场不同的考试。换算下来,自然投入得多。而包卿提议的这个新考,招募的却是小吏。既然是小吏,那么就没必要这样层层筛选,考两次试也就行了。至于考试的内容,也与传统的科举不同。圣贤书要考,但不是重点,重点应在律令、算术上。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能中的不愿考,愿考的中不了的情况了。”

公务员考试的定位就是为了选拔基层的小吏,四书五经算是思想政治大题,要考,分数占比不少,但也不算多,律令和算数才是大头。后两者都是官府基层人员工作中所必须用到的技能。

这与传统的科举考试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冲突,他就不相信这些寒窗苦读十年,盼着金榜题名中状元的儒生们能够放下身段来学算术。

……公孙策大概算是个异类吧……不过他的数学能力应该是天生的,再加上个人爱好,但有这个爱好的儒生大概很少很少……

“所以,这个新考所要选拔的,应当是那些略通文字,粗识律令,算数能力比较强的人。朕相信,即使没有这个新考,这些人也不会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参加了,也得不到功名。既然如此,何不给他们铺一条康庄大道,叫他们能施展所长,到官府里来呢?”

有臣子迟疑道:“举国上下的官府中,有数万名小吏。一时之间,又上哪里去找这样的数万人来呢?”

赵受益悠然笑了:“朕听说,好几年前有个姓晏名殊的枢密副使,在京城开了一所大学?”

第129章

掐指一算,晏殊的清北大学已经开张好几年了。

赵受益还记得,清北大学第一年招生的时候,差不多有十万人冲着晏殊“天下第一大才子”的名号来瞧热闹,清北大学门前的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虽说最后报名上学的人数远没到十万,但也已经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了。

从那一年以后,清北大学年年招生,报名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