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凔溟(18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说起炼丹,李煦又想生气,怎么历代皇帝都想着能长生不老呢?而且前车之鉴那么多,怎么就醒悟不了?要真能长命百岁还有他什么事?

就没办法断了皇帝炼丹的心思吗?他这是在自寻死路!李煦微怒道。

寇骁耸耸肩,并不太在乎自己老丈人的生命安危,谁敢劝他啊,不要命了吗?而且朝中但凡多提几次这事的官员,不是被革职就是被贬了,谁还敢提?

李煦也无话可说了,帝王之怒确实伴随着血溅三尺,自古敢冒死直谏的官员也不多,李煦更不可能让自己人去趟这个风险。

寇骁不想提皇帝的事,他可还记恨着皇帝给李煦赐婚的事情呢,于是催促着李煦赶紧写折子去请示成亲的事。

万一皇帝不同意,给你另外指一个人怎么办?

八成不会,已经失败了一次,这次如果再赐婚,他要选谁家的闺女?京中大臣家的肯定不行,小地方出身的又配不上,筛来筛去,最后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如成全了本王,反正寇家本就是南越权贵,这个亲结不结对他都没影响。

希望如此吧,不过那位宁夫人应该不会乐意见你愿望成真的,她若从中作梗,皇帝允不允可不好说。寇骁原本以为,一个妇道人家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干涉皇帝的想法,没想到自己低估了女人的魄力和才智,宁夫人若生为男儿,怕也是个人才。

李煦听到这个人就皱眉头,她估计是没空管别的事了,安家不闹才怪,两家势力差不多,也同样受皇帝看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不知谁会赢。

第253章灾难降临

李煦瞒着所有人偷偷做了两套西装,西装外套是纯羊毛的,工匠们花费了半年时间才做出了两套衣服的布料,多一尺都没有,然后对着顺王给的设计图研究了一个月,用其他布料试着做了几套,确保万无一失才敢下手。

里面配的是白衬衫,用的是普通的白棉布,但扣子是用宝石打磨的,上身效果还不错。

李煦把两套西装藏起来,心想,等结婚那天晚上再拿出来穿,以寇骁的身材,穿西装肯定很帅,想象着把西装扒下来一定很爽。

除了西装,李煦还定制了两枚戒指,黄金戒圈,蓝宝石的戒面,不大,很普通的款式,工匠打造的时候忍不住想改造一番,想想是王爷要的没敢。

李煦偷偷摸摸的把西装和戒指藏在衣柜深处,他和寇骁的衣柜是分开的,不用担心被寇骁发现。

这两样东西做好,一年中最热的气候也到了。

南越今年的雨季来的格外晚,五六月时还是好天气,到了七月,几场台风过境,雨就开始没完没了地下,大半个南越都泡在水里。

好在官府都提前训练过了,该转移的转移,该疏通的疏通,等狂风暴雨过后再组织民众整理现场,虽然财物损失在所难免,但人员伤亡非常少了。

大雨阻断了不少交通,海运也暂时停了,李煦送往京城的奏折也停在了半路,外头的消息也传不进来了。

磅礴大雨,李煦站在城外的山坡上,贺遵举着一把大伞站在他身后,雨水淋湿了他半边身子。

李煦望着底下的汪洋,那里本都是一块块的良田,如今连田埂都看不到了。

钟水清站在李煦左侧,心疼地看着被大水淹没的良田,虽然抢收了一部分粮食,但大部分的水稻还未成熟,收割回去也不知能舂出几斤米来,而且被河水这么一泡,下一季种粮时虫害也会更多些。

李煦似乎听过这种说法,问他:撒点石灰或者碳灰到田里,能否起到驱虫的效果?

钟水清思考着回答:碳灰可以肥田,石灰不曾听过,不过可以试一试。钟水清一直很重视顺王的意见,哪怕他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模样,每说的一句话他也都当圣旨来执行。

他敬仰地看着李煦,说:好在去年收成不错,加上王爷下令开荒,不少百姓都在坡地开出了梯田,那里没有受灾,总算保住了一部分粮食,否则今年南越百姓的日子要难过了。

李煦不觉得自己做了多少事,他总不能让自己封地里的百姓饿死,没粮就去外地买,只是此时他并不知道,不止南越受了洪涝灾害,大燕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

在离蜀郡不远的山里,某天夜里突然地龙翻身,整座大山从中间裂了一条缝,附近的村镇被山上滚落下来的泥石完全掩埋在下,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大燕中部地区,不知哪里飞来的蝗虫群,遮天蔽日,眨眼几天的功夫就啃光了一个县的所有田地,然后飞向下一个地方继续作乱。

而与南越相邻的岭南和扬州,也都受到了台风的侵袭,暴雨成灾,河水暴涨,堤坝处处损毁,大量的河水倒灌上岸,不止损毁了大片良田,连不少屋子也被洪水冲走,一时间,被洪水驱逐的百姓携家带口往外逃生,却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半路。

等李煦这边收到各地传来的消息时,已经有多处受灾严重,南越的边界也出现了零散的流民。

远的地方可能不知道,但与南越接壤的地方还是逐渐能感受到南越的变化的,当灾难来临,他们无处可去,发现竟然沿着深山老林钻进了南越的地界。

老伴,咱们真的要去南越?这地方不一直都穷困潦倒的吗?而且这次大雨,南越一定也受灾了,哪里顾得上咱们这些外地人?

一个头发微白的老人家扶着他的老伴慢慢往前走,他怀里还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正趴在他胸口睡着。

他低头看了眼唯一活下来的孙子,苦着脸说:走一步算一步吧,难道现在还能回头吗?房子都被大水冲没了,粮食也没了,总要去碰碰运气,咱俩年纪大,死了就死了,小孙儿可怎么办?

与他们一行的还有十几个年纪不一的人,但全都是男人,他们麻木地往前走,看到路边有野菜就摘来生吃,看到有果子也不管熟没熟都往嘴里塞,更不用提遇到的动物,能抓的都抓来吃了。

又走了两日,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村庄,村庄里敲锣打鼓不知是在办喜事还是丧事,一行人像看到了金子一般,一个劲儿往里冲,还未进村,就被十个位扛着锄头的村民拦了下来。

来者何人?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高声问。

对面的一行人衣裳褴褛,满面邋遢,一看就知道是外地逃来的,以前南越时常能遇到从岭南逃出来的犯人,差不多就是这副模样,因此村民略有敌意地看着他们。

老人家先一步冲上去,朝他们跪下,磕头说:各位好汉,求求你们给口吃的吧,我们是余杭县的百姓,逃灾到这里的,还请各位好汉救命啊!他一激动,怀里的男孩哇哇大哭起来,那声音并不大,像是没多少力气。

村民们听到孩子的哭声,顿时慌了起来,南越这几年很重视生育,更是严令禁止虐杀溺杀孩童,被发现都是重罪,因此大家也渐渐习惯了对孩童多一份宽容之心。

你们先在这里等着,我们要请示过里长才能决定。那大汉扫了一眼老头身后的人群,见他们目光闪烁地盯着村子,心里起了戒心,但到底没把人赶走。

他指着村子外的土地庙说:你们可以先去那边土地庙里休息片刻,稍后我们会端食物和水过来,但只容你们过一夜,明天一早你们必须离开这里。

一听有水和食物,众人立即精神了,忙不迭地跪地磕头,乖乖地去土地庙里坐着休息。

村民们回去后找里长汇报了情况,里长亲自去看了人头,又问了些情况,然后写了一封奏报派人送去县衙。

如今南越对流动人口管的严,发现如此多的外来人里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报,否则出了乱子,他可是要担责任的。

过后,村民们每家每户出了一点粮食,凑足了一天的分量送给灾民,依旧是那名大汉去送的食物,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皱眉说:今年台风多,雨水多,南越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也没多少粮食了,你们如果真想活命,可以往闽州城走,只要有手有脚,那边不愁找不到事情做,总有一口饭吃。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