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国家观念并不强,总觉得国家是王室和权贵的国家,和他们平民的关系并不大。
究其根本,是文化原因。
泰锡少耕地,多牧场,没有农耕民族那种团结一致去克服某种巨大困难的传统和习俗。这一次去南方抗击蝗灾算是极其新鲜的尝试。
新鲜在哪里?新鲜在全民参与,上至国王和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全员都在为一件事努力,这个过程中,集体荣誉感就慢慢产生了。而后期他们击退虎视眈眈的敌人和可怕的蝗灾,这种荣誉感一下拔高到了某个层次。
不是说一个能保持生命力的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文明。只是说,一个统一的文明更容易生存下来。
这个文明是这样的,这片土地上,他们用着一样尺寸的工具,说着一样的语言,用着一样的文字,学习一样的理论……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哪怕换了衣服和头发,一说话就知道你是‘泰锡人’的制度。
他们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是‘我是泰锡人’。
云泽就想用这种传播故事的方式,让大家加深‘我是泰锡人’的观念。
那之后,云泽决定开设一个免费的‘吟游诗人辅导班’,教学时间确定为晚上,地点则是剧场。他知道很多吟游诗人会进来看剧场,为了记住这些故事,将其变成自己故事储备的一部分,以后带去其他地方赚钱。
云泽需要他们传播故事,他们需要云泽提供的素材,互惠互利。
这些吟游诗人是库里的流浪者,云泽找他们就花了不少时间。主要是询问街面上跑来跑去的小僧侣和巡逻队。
去找这些吟游诗人的是演艺班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也要跟着学习的,他们在学校主要学习表演、乐器、歌谣等等。他们出来之后若是成为吟游诗人,也是一个出路。
孩子们在士兵的陪同下去寻找吟游诗人。
这些人有活得不错的,也有活得不好的。因为大部分吟游诗人都长得不错,很受女人的欢迎,所以他们部分人还是一些贵妇的情人,日常开销上非常阔绰。但是一旦年老色衰,或者那个金主有了其他新人,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又没有其他进账,日子就变得艰难起来。
云泽找到教授孩子的老师里就有曾在街面上混过的吟游诗人,曾经还唱到王宫里去。他们就认真告诫过年轻的孩子,不要仗着自己出色的容貌挥霍光阴浪费大好青春,最后他们会发现,帮助他们存活下去的依旧是手里的琴,嘴里的歌曲和有趣的故事。
那一日,库里的吟游诗人大部分都应邀前来。云泽跟他们介绍了手里的书籍,并且很直白地表示,自己希望更多人听到这些故事,才会找他们来,让他们去记忆和学习这些故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