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卒馈于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烧伤不同一般外伤,虽然烧伤患者肢体健全,但是烧伤之后,皮肤组织毛孔堵塞,无法再排汗,烧伤患者在夏天非常难坳。

所以,为了对烧伤等特殊情况做出补充,就有了主要抚恤条例以外,其他特殊的抚恤标准。

带军医田卜来,没帮上大忙,但是也帮上忙了,军医说了一点儿,让李孟羲深以为是。

军医田卜说,脚趾,大脚趾要是被砸掉,人就走不快了,也跑不快了。

这是军医以前行医的经验,李孟羲听军医这么一说,顿时就想起来了。

在前世李孟羲好像听说过一个说法,白人的奴隶庄园主为了防止庄园里的黑奴跑掉,给黑奴带镣铐的同时,还要把黑奴的大脚趾砸掉,防止其逃跑。

军医田卜这么说了,李孟羲也想起前世的真实案例了,于是伤兵的抚恤条例中,十指不同价,便有了科学依据。

因为人体构造的原因,不同的手指和脚趾缺损之后对活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为事关重大,李孟羲完完整整的把抚恤条例刻在了竹简上,关羽交给李孟羲的竹简,终于被用完了,竹片上刻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字,光滑的那面刻完,李孟羲把竹简翻过来,把背面也准备利用上。

竹简是竹子劈开,劈成竹条,然后杀青之后,用线串起来做成的。

竹简的正面,是竹子外皮的部分,竹子外皮表皮光滑,还有油脂,质感温润,在竹子外表皮刻字,软硬适中,又不会起茬。

李孟羲换到背面想刻字,诚然,竹片背面也是竹子,可背面是属于竹筒内部,内部质软,刻刀划一下就带起一块,茬也带起来了。

看李孟羲笨拙的想用刻刀把竹子内膜刮平再刻字,刘备和关羽看的有些心酸。

“罢了孟羲,辎重营百夫长那有笔墨,稍后我去取来与你,无纸,写在帛书上也可。”刘备夺过了李孟羲手中的刻刀,不让他再刻了。

李孟羲抬头挠了挠头,“笔墨给我了,辎重营统计物资咋办?”

刘备不作声了,这还真是不好办了,起军之时无有万全准备,愣是一杆笔没带。

大汉文华昌盛,识字率虽不比后世,但因为发明了纸张这个强大的传播工具,识字率远超同时代其他文明。

要说,义军现在人数已膨胀到一万两千多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识字的人少说得有千八百人吧,这么多识字的人,应该有人带着笔墨的。

但是刘备到处问过,没人主动说有笔墨。

全军上下,只有辎重营百夫长手有一杆秃笔。

“辎重事关重大。笔墨日后再找吧。”李孟羲拒绝了刘备的好意,不愿意因为要记东西,就吗人家辎重营仅有的一杆笔。

民夫营那么人,肯定有些视书如命,逃亡也带着书笔的人,这些人把书看的比命还重要,刘备满营的问,人家就是不拿出来,藏的好好的,情有可原。

刘备方法可能不对,李孟羲如是想着。

想起那时在无名村寨补给物资,木工用具买了一堆,酒也买了一车,连麦秸都买了五六垛,还买了一根犀牛角,按理说,已经很有先见之明了吧,可是还是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纸笔李孟羲当时就没想起来买,现在就抓瞎了。

竹简也用完了,后边再记什么东西,只能记在布帛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