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五十九章 汜胜农书(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

什么鬼意思。

土不保泽,说的是,应该是说,春天土地不容易保熵,前世,李孟羲家乡的农民说熵,指的就是土地的干湿程度。

因此,土不保泽这句话,就是说,春季地容易旱。

这让李孟羲非常不解。

在李孟羲想来,夏季地容易旱才对,为何是春季容易汗呢。

可能是因为,春天雨水少的原因吧。

夏天虽然热,但是,雨也多啊。

【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耕田的时节,说有雨可以耕。

李孟羲理解的意思是,是因为方便。

为什么说下雨的时候方便呢。

因为,下雨的时候,土地被水浸透,很软,耕起来比较省力。

农书中所写的,草秽烂,李孟羲对此很熟悉。

地理旱的时候,土地必然板结。

但是,当下雨以后,田里的泥土变得松软,此时,再去拔草,一下就能把草拔掉。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

这一段,就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了。

与下雨时相对的,天旱时耕田的坏处。

天旱时,泥土板结成一块。

再用锄头锄草,一锄头把板结成块的泥巴锄起来,麦苗也被连根拔起了。

【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二岁休之。】

此一段,李孟羲看的不明所以。

为何,秋冬两两季耕田,影响收成呢。

是减少了土地肥力?不应该啊。

土地肥力跟耕地没有什么关系。

猜测,可能是,秋天和冬天耕种,对作物来说,已经太晚了。错过了最佳种植时间。

所以,才说秋冬耕种,耽误两年时间。所以有此说法。

而并不是,所谓的泄了地气。

古人毕竟不太懂科学,误了时节,归结于耕地方法不对,这并不成因果关系。

所以,李孟羲想了又想,认为汜胜之书中这一段可以删去。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

麦田,终于说到了中原的主要作物了。

汜胜说到,麦田五月要耕一次,六月要再耕一次,七月不需耕。

李孟羲疑惑极了。

好像,自春天之后,麦苗就长得老高了,麦田里麦苗相挤,已经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此时,如何耕地。

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写错了。

但是,一想也不对。

看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起,好像古代土地肥力不够,会有轮种法。

就是地种一年之后,第二年就不种了,修养一年后再种。

所以,汜胜所写,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不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