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好想儿子啊。那句对不起含在舌尖没有说出来,但在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她熬不动了,没办法再陪着他了。
老公,对不起。
1995年12月,周澄之妻苏见雪在平华医院去世,先是丧子,如今爱妻也去了,正值壮年的周澄经受不住打击,一夜白头,周澄将妻子和儿子葬在一处。
许多人都担心周澄会不会想不开,周家与陈家的长辈都督促小辈多多关注周澄,这段时期多多陪伴他。
苏见雪和妹妹随母姓,弟弟则跟着父亲姓陈,因此基本上都是称呼她为陈家。
苏见雪的弟弟陈见蕴带着女儿来周澄的住所看望他,陪着周澄住在这里的是他的弟弟,几人见面,坐在一处喝酒聊天,席间周澄喝了不少,微微有些醉意,大家以为他还没醉,但当他对着没有坐人的那一面叫了一声:见雪时,陈见蕴的眼睛湿润了。
他从不怀疑姐夫对姐姐的深情,因此想到从此以后,只有姐夫一个人,他就觉得心里难过,作为弟弟,他当然也为姐姐的离开难过,可是他知道,不论如何,姐夫才是最最伤怀的那一个,姐夫陪伴姐姐的时间要比他这个弟弟长久的多的多。
他们夫妻亦师亦友,并不仅仅是爱情,宛如连体婴,从未长久的分开过,而现在天人永隔,再难相见。
周澄哑着嗓子叫了一声妻子的名,然后靠在椅子上,头向上看着天花板,又叫了一声。
见雪
你去吧,别担心我,好好陪着儿子,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一个人定然很害怕,有你在,我也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写高中的事情了。
第36章顺利入学
1997年夏天,镇教育局,广元镇一初中的重要领导,还有镇政府负责督促管理教育方面问题的领导都坐在周德宇家的前堂里,平时还算多的椅子忽然就不够坐了,为了不让这些对于周家夫妻来说的大人物们没地方坐,尹秋萍特意去张家借了几把椅子,这才都有位置坐,一时之间屋里坐的满满当当。
一初中的校长先开腔道:秀玉爸爸,关于孩子上学这个事情,我们希望你慎重考虑,孩子学习这么好,从初一到初三,初一给学校拿了银奖,初二初三连续两届拿了金奖,学校能够得到拨款修缮学校围墙还有操场,给孩子们的教室安装电风扇,那都多亏了秀玉和云逸获奖的功劳,如今他们两个都考上了县城一高,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弄不好,咱们泉林县都有可能失去一个人才,依照秀玉的头脑还有勤奋,未来考上帝都大学,我们作为看着她成长的老师们,领导们,都觉得这完全有可能,但你却说不让她上学了?
周德宇也没想到女儿不去上学这事儿会惊动初中的老师还有领导们,以及教育局的人都来了,手足无措,被问得说不出话来。
镇政府唯一来的那个领导冷着脸,凶巴巴的质问周德宇道: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你却只让儿子上高中,女儿留在家里,我听说你还准备让她去镇上的服装厂上班?
周德宇连忙摆手说:不是,没有,没这回事,服装厂的人说不收未成年。
那位领导继续道:怎么,成年了你就要送她去?
周德宇连连否认。
真不是,就是家里不宽裕,没那么多钱让两个孩子都上学,家里现在正在盖房子缺钱啊。
这位领导一脸不好惹的样子,言辞犀利,直接道:孩子考上一高,学校和教委都给发了奖金,这钱还不够交学费?至于生活费,一高内部也有勤工俭学政策,只要她能去学校,就饿不着。
再次把周德宇说的哑口无言,无力反驳。
校长打圆场说:你能供弟弟上学,那你可以把两个孩子的奖金都留给女儿当学费和生活费嘛,上了高中,学习好还有奖学金,而且也有比赛要参加,参加比赛也有奖金,不可能饿到孩子的。他们是不可能让为学校争光,为小镇争光的好苗子就这么辍学在家,简直是浪费!
这对夫妻是有多无知,留下奖金不给孩子上学,孩子这些年得的奖金加上考上一高的奖金,付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没得问题吧。
尹秋萍心里惦记着那快要到手的聘金,可是面对这么多大人物的围攻,只觉得这六万块钱离自己越来越远。
教委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说道:秀玉爸爸可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啊,孩子学习这么好,那未来赚钱的机会还会少?现在只拿个高中学历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更别说只有初中学历了,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可别做糊涂事啊。
尹秋萍急中生智道:是小玉不想上学的,其实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周德宇说:对,是她不愿意上。
周秀玉的老师出声问道:小玉呢,让小玉出来见见,我问问她。她才不相信,小玉那么喜欢学习,怎么会不想上学,简直胡说八道。
最后谈话的结果就是,周秀玉继续上学,不会被父母拘在家里出不去,用她得到的奖金来当学费和生活费,后期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也留在她手里当生活费。
推迟了一周没去学校的周秀玉周日下午那天和弟弟一起坐上了去一高的中巴,这是她第五次坐中巴,第一次是周家夫妻带她去见一对对她很好的夫妻,中间的三次是和老师一起去县城参加比赛,最后一次就是现在,她和弟弟一起离开家去一高上学。
她去不了一高,为了反抗,弟弟也没去一高,急的家里团团转,两个一高的苗子都没去学校,先是惊到一高的学校领导,然后从那边的学校传达到广元镇初中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接着是教委和镇政府,所以才有了那天那么多人坐在家里找周家夫妻谈话这件事。
周德宇没得办法,他作为外来人在镇上生活,可不敢得罪这么多人,尤其是还有镇政府的领导,于是那六万块钱也只能忍一忍,反正周秀玉总要嫁人,他们总有机会安排的,就是不知道张涛等不等得起。
1997年除了周秀玉顺利进入高中外,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个小镇上一夜之间建立了许多IC电话,一条街有一个,那些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很快就让这个镇知道这种电话要怎么使用,柳家迅速进购了一批IC电话卡,镇上的年轻人先学会拨打IC电话卡,后来教给了身边的长辈,从此那些远在外地的人想念家里人时,也可以跟父母约定好下次通话的机会,而父母想念在外地打工或者上学的孩子也可以自己插卡拨打电话联系他们,与此同时,镇上的有钱人开始流行拿黑乎乎的大哥大进行通话,甚至有些店铺还按了座机,方便有人不用买卡就可以打电话,一分钟五毛钱。
周云逸站在学校宿舍外的IC电话前,看着那数字努力的回想家里的电话号码,当这个城市还没有普及IC电话时,他家已经按了电话,他可以随时给曾经的同学打电话通话,也可以给任何一个小伙伴打电话,他熟悉怎么操作,因为他常年在家或者待在医院,想聊天的时候就只能去打电话。
但他怎么想都想不出来,最后只好在心里叹了口气重新回到宿舍。
宿舍是八人寝室,四张上下铺,周云逸报名的晚,所以只有最后一张上铺可以睡,也是因为来学校比其他舍友晚几天,其他人很快就组建好了圈子,加上他比较沉默,一时之间还没有跟他玩的好的。
一高有很多泉林县的学生,一多半是走读不住校,另外一半为了方便,父母忙的话也安排孩子住宿,周云逸宿舍就有两个是泉林县县城的孩子,颇为看不上农村孩子,说他们穿的土,穷,连零花钱都没有,吃的东西也没几样肉,唯一的闪光点怕是学习都比他们好一丢丢。
这个时候的一高除了可以考进来,还可以花钱进来,加一分五千,明码标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择校费,也叫学校建设费,不过名额有限,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进,一个班也就五个名额给这样的学生,看老师,周云逸所在的二班也就俩这样的名额,而且因为是花钱进来的,能待多久看老师的,不听话随时给你赶出去,所以这些学生在老师面前还是挺乖的,但私底下多多少少会欺负同学,肢体上少,但言语暴力是常常发生的。
周云逸迟来一周就像是被隔绝了一样,除了同桌偶尔和他说几句话,其他人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外来人很难融入,虽然周云逸从未想过要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