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从宁沉默了一瞬,叹了口气:“我倒是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但听人说,侯夫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左右闲着无事,得寻个事情打发时间,索性就来听听看。”
傅瑶点点头,没再多问。
她知道婆媳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处,尤其是遇着那种严苛的婆母,就真真是有的折腾了。就连当初长姐嫁给周梓年,两人身份差得多,婆母倒是不怎么立规矩,但也曾规劝过她要勤俭持家。
好在周梓年是站在长姐这一边,又会在其中调停,算是渐渐和睦起来。
戏园子中人不少,小厮引着上了楼,傅瑶坐定之后,先要了干果和糕点,又要了茶水,而后方才看向那戏台。
她们来得晚,戏已经开场,如今不知道正演到哪一节,热闹得很。
姜从宁倒像是早就做过功课,同她讲道:“这是近来在京中颇有名气的戏。讲的是书生阴差阳错地救了只狐狸,却发现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狐狸美人感念其救命之恩,与他做了夫妻。”
戏台上正演到洞房花烛这一折,姜从宁适时停了下来,与傅瑶一道看着。
这故事的开头平平无奇,是话本里常见的路数,但胜在伶人的身段扮相都极好,狐狸美人举手投足间始终带着妩媚风情,戏腔婉转动人,书生则是温润如玉,让人不知不觉间便专注地看了下去。
两人成亲之后,狐狸陪书生进京赶考,可却被降妖除魔的道士给撞破了身份,想要取她的性命。
书生假装不知狐狸真身,顺势应承下来,随后在道士的酒壶中下了药,领着狐狸逃走,但最后还是没逃过,被醒来后的道士给追上了。
书生死死地挡在狐狸身前,说是愿以命代之。
这段唱词写得极好,向来温文尔雅的书生格外坚毅,又带着深情。
“是个痴情人……”傅瑶感慨道。
姜从宁意味不明地笑了声,并未多言。
道士斥责书生执迷不悟,但到最后还是没有取狐狸的性命,只是在狐狸身上下了不得擅用妖术的禁制,离开前下断言——人妖殊途,强行在一处必不会有好下场。
后来书生考中,入翰林院,当了个小官,与狐狸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傅瑶原以为这戏到此就算是终了,可却见台上乐声又起。
一晃多年过去,道士游历归来,回京后发现当年的穷书生已经高居尚书之位,儿女双全,可府中的夫人却并不是那位狐狸美人。
道士疑惑之下试着去打探,可却仿佛压根没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