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瑶又点了点头。
“那等过些时日,我寻个合适的机会,从母亲那里把铺子要过来,再把地契给你。”傅璇应承道。
傅瑶立时笑了起来:“多谢长姐!”
这事如果是她去办,必然会被母亲拦着问东问西,她又不擅长扯谎,遮遮掩掩的只会引得母亲起疑。可长姐就不一样了,母亲向来放心得很,兴许压根就不会多问,就算是问起来长姐也能轻松地敷衍过去。
解决了这件事,傅瑶同长姐聊了许久,又陪文兰玩了会儿,在周家用过饭之后方才离开。
但傅瑶并没立时回府去,她看了眼天色,让车夫掉头去了那戏园子。
昨日的《黄粱记》仍旧在演,银翘好奇道:“夫人还要去听吗?”
“不。”傅瑶摇了摇头。
旁人反复去听,是想要寻着点蛛丝马迹,推测所谓的真相。
但她并没这个想法,她已经有满意的解释来说服自己,并没必要再去听。
“你去试着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问到这出戏的本子是谁写的?”傅瑶倒是有心自己去问,但她今日的装扮有些惹眼,并不适合去做这事。
傅瑶觉着,写了这出《黄粱记》的,应当是个很有趣的人。
她昨日听的时候,将对白、唱词记了五六成,知道这位的才华不错。有才华的人其实不少,但就像谢迟昨日分析的那样,这人很聪明,也很有头脑。
银翘应了下来,但又有些迟疑:“不需要打探一下旁的吗?”
她一直跟在傅瑶身边,也知道夫人昨日为着那场暗讽的戏气得厉害,若依着她的脾性,必然是要先把写那话本的人给揪出来的。
“你可以顺道问一问,”傅瑶不甚在意地笑了声,“但我敢同你打赌,八成是问不到的。”
银翘依着她的意思去办,傅瑶则压根没下车,闲散地倚在那里,听着园子里传出的戏声。
兴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她在谢家这大半年长进了不少,性子也有些许像谢迟。分明昨日离开这里的时候,还气得要命,但如今已经能淡然处之了。
她没法像谢迟那样全然不在乎,但至少不会再多生无用的气,而会想办法解决。
傅瑶渐渐地理清了思绪,也试着拟定了章程,她知道这事急不来,也绝非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拿出了十足的耐心,来慢慢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