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是一篇正经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8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巴顿来之前已经阅读过孔明所有的文件,对他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

孔明是人造子宫的孩子,与父母亲人的亲情很淡薄。

这一点上,巴顿有切身体会。

他在婚姻生育观上是人造子宫的拥护者。

因为他的爱人是个男人。

在军队中同性并不鲜见,特别是在星际战队中,女性比男性更难出头。他所在的连队男女的比例是五比一,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而且星际军队的服役期更长,而在这个时代,感情更难保持长久。

巴顿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境遇同性恋,他不想去分析这个。

他和爱人是日久生情,决定结合的时候,两人都思考过很多。

结婚以后,因为两人都有工作,不可能照顾家庭,所以他们选择了人造子宫,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孩子就是依靠军中福利长大的。

也可以算是福利儿童了。

在长子十九岁时,他先回到了家,从这时起,他可以每年有八个月在家里陪孩子,而他的爱人是军医,仍需要继续服役。

巴顿当时就开始面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因为他在每年接到的报告和跟孩子们的信件中一直认为孩子们都是非常健康快乐的成长的。

但是长子对他没有丝毫亲近的意思,他也不认为父亲是重要的,他对巴顿就是很平常的态度——我跟你不熟。

家中当时一共有九个孩子,全是人工子宫出生。

四子五女。前面四个孩子,三子一女全都对他能平常以待,但也都是不熟的态度。剩下的孩子从第五个开始就很嫌弃巴顿,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他们认为巴顿回来以后妨碍了他们的生活。

而且最让巴顿吃惊的是,他的孩子们之间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兄弟姐妹都像陌生人一样。

他和爱人当时考虑到两人都不在家,所以要多生几个孩子,这样孩子们可以彼此做伴就不寂寞了。

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巴顿因此不得不去见育儿专家,听取讲座,找心理医生,寻找家中问题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分析听了一大堆,但却没有解决办法。

因为这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了。

父母因为没有育子过程而对孩子的粘性不够。

孩子从落地起就由机械人保姆周全体贴的照顾也让他们对父母没有依赖。

至于亲情,他们对同一批次落地的人工子宫生下的同胞比对亲兄弟姐妹更有感情。

因为他们跟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还不如跟机械人保姆相处的时间长。

这一点现在已经改进了,由同批次降生的孩子一同抚养改为按亲缘关系集中抚育。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是同父、同母,或者有其他亲缘关系的小孩子会被放在一起抚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