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零年代凤凰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小清也跟我们说,说你们一家对她特别好,让我们放心,其实我们本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顾巍多好一个孩子,能教出这样的孩子父母肯定错不了。”

“这话该我说才对,你看你把几个女儿教的多好,今天一见你我就知道几个女儿都是随了你这个当妈的。”

女同志们商业互吹时,老爷子跟夏志民的话题更多的围绕在农村经济和发展上,比如一亩地收多少粮食,小卖部的生意如何,镇上建了什么工厂之类。

“我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粮食产量低,也没有农药、肥料这些,一亩地打不了多少粮食,家里人口多的根本吃不饱,现在好了,科技进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老爷子的父亲是老红军,老爷子自己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所以顾家是根正苗红的革命之家,小一辈,顾嵘在部队服役,顾巍没有选择这条路,但老爷子没有不满,什么时代做什么样的事业,在国家经济急需发展、变革的时候,顾巍投身经济浪潮,也是另一种“革命”。

用顾巍的话说,公司每年给国家交几百万上千万的税,这些钱会投入到国家基础建设,投入到军费预算、财政预算等方方面面,他们每年都会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遇到灾害也会捐款,这不也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吗?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啦大家~

第67章

在首都,正常的订婚的流程是很繁琐的,首先得挑个好日子,双方长辈、亲友都得出席,在媒人的见证下,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再进行一系列的流程。

现在的情况是,顾夏两家不在一处,现成的媒人好找,但要顾家的亲友带着聘礼从首都长途跋涉去夏家送聘显然不现实,老太太觉着新社会新方法,没必要什么都依着古例来。

“亲家母,我的意思是既然孩子们两情相悦互相喜欢,咱们该简化的就简化,只要你们同意,咱们就挑个日子,再找个媒人,把订婚礼过了,过了礼小清就是我们顾家未过门的儿媳,顾巍就是你们家的女婿,给你们当儿子也行。”

老太太拉着李秀琴的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完后也怕李秀琴觉着诚意不足,略有些忐忑的问,“你觉得这样成吗?不成咱们再想其他法子,反正小清这儿媳我是要定了。”

最后一句话把李秀琴说笑了,她看了眼对面坐着的丈夫,家里的事多半是听她的,但事关女儿,夫妻俩自然的商量着来,不过她心里估摸着,丈夫的想法应该跟她差不离,在农村,就是不订婚直接结婚也没啥,顾家主动提出订婚,这态度已经非常尊重了。

夫妻俩过了二十多年,早就有了默契,只看夏志民的眼神李秀琴就知道他的想法,并不在意这些旁枝末节的小事。

“老姐姐,我们没什么想法,只要孩子们感情好,他们高兴就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