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过后,第一个来签字的仍是林华,不过这一回他是认认真真把合同看过一遍,有了大半个月的培训知识,再看合同可以说是拔开云雾见真章,终于明白这里头的权利和义务到底是在说什么。
貌似还可以讨价还价,不如试试,试试的结果,就是合同真的改动了一点点。
知道合同还可以改动的情况下,无疑给其他人打了一针兴/奋/剂,开始用最大的热情逐字逐句的看合同,找到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想着可不可以修改,该怎么谈判修改。
谈合同当然不是舒雨出面,自有燃犀基金的工作人员出面。舒雨的要求是,激发员工谈合同的热情,允许小范围的改动。要让员工明白签定合同的意义,也让他们提前了解,什么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免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就当是提早实战演习。
有几个项目前景不错,就因为培训班成绩不合格而被筛掉的,又私下找到许然说情。结果许然这回不仅没答应,反而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你们知道创业有多难吗?真以为拿着钞票就能成功?典型的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想要创业成功,不比唐僧取经更轻松,九九八十一难你们当说笑话呢?不谈未来的苦头,未来需要学习的知识,才开始你们就掉链子,连学点保障自身权益的东西都不行,还能指望你们创业?老实回家带孩子吧。”
怼完人神清气爽去找舒雨邀功,“你看我说的怎么样?”
舒雨竖起两只手的大拇指,必须点赞。
这也是舒雨想说的,不过明显许然说出来的效果更好。
最终第一批投资计划出炉,一共三个人得到签约资格。按舒雨的判定标准,培训班成绩合格,项目有前景,以及创业者自身有想法和能落地的计划,包括创业者以往在公司的表现优良,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那些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就吊而郎当的人,计划书根本到不了舒雨的案头,直接就被郁远志连同业绩考核评分一起退回去。
连上个班都不行的人,还指望创业,省省吧。
三个创业者,第一个是林华,他的超市计划得到燃犀基金一千万的投资,可以说是标杆式的项目,不知多少公司内外的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第二个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因为发起项目的人,只是工厂里的一个工人。一个二十八岁的女工,也是最开始进入工厂的老员工,几乎月月拿到最高的加班费,也几乎年年都拿优秀员工。
中国人有比较好的人人平等的观念,女工的身份倒不是引起争议的关键,关键是她要开火锅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