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帮他做实地调研和勘察工作的马克在现场,无论台下挑剔的同行问出什么冷僻的问题,鲁本接不上来的马克都能接上。
三来么,平时都是球星主教练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今天居然轮到他一个“默默无闻的新闻工作者”,鲁本觉得自己不能更得意了。
终于有同行不服气他这种“得意”,问了一句:
“这么好,这么感人的报道,您既然都准备好了,为什么不早刊出来。偏偏要等到今天,足总找安东麻烦了,才搞了这么大的阵仗?”
《邮报》就因为一篇报道,而大张旗鼓地为编辑和记者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操作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鲁本被人卡到了蛇七寸,登时睁圆了眼,说:“问得好!”
他脑子里飞快地斟酌,一面小心翼翼地作答。
“这是因为我们偶然得知了伯纳德的病,这已经不止涉及到安东这位主教练了,这已经涉及到一个家庭的不幸与隐私……”
鲁本这时低下了头,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
他当初一力想要将这个故事公之于众,想让这篇新闻稿打动世间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家庭。而安东不愿意,两人当时存在的分歧,却成了鲁本此刻最好的借口。
“我之所以这样纠结,不知道应不应该刊发这篇文章,是因为……”
鲁本陡然抬起头,嗓子哑了,满屋子的记者都看清了这个中年男人眼里的泪花。
“是因为我也曾经有一个弟弟,和伯纳德差不多的情况……”他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赶紧胡乱用手绢去擦,“我们这个家庭坚持了三年,送走了我的弟弟……我也期望他在那三年里曾经是幸福的……”
一屋子的鸦雀无声。
这样一篇报道面世,最难以承受的,其实是当事人的家庭。但凡有相似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刚才贸贸然提出这个问题的同行这会儿深深后悔,已经决定会后去向鲁本道歉去了。
马克坐在原地,伸出手,轻轻拍拍鲁本的肩。他此前并不知道鲁本的家事,但是此刻却有点明白为什么鲁本会执意要追这个故事了。
“我们了解了……史密斯先生,我们现在可以再问一些细节问题了吗?”有记者伸手,试图避开这个问题。
可是这时候旁边坐着的《邮报》高层出来说话了:“各位,今天只是就本报关于桑德兰主帅安东的发现做个简单的通气,免得大家弄错了方向。”
这时,与会的好多家媒体已经默默准备撤稿了——就算他们心存疑虑,不确定真相到底是什么,但至少绝不能把早些时候已经写好的报道就这么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