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云长歌(12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最后他也只好说道:既然已经错过了抓他最好的机会,那就等吧,他如果真的有别的心思,必然不会一直这么老实下去,我会尽量让父王将他调走

别啊。韩熠立刻说道:他现在肯定已经有了防备,现在把他调走,换一个地方的县令不知道他做过这些,我也不好提醒,真出了事情那不是麻烦了吗?不如就把他留在这里,我盯着他就行了。

颜徵十分担心:可也太危险了。

韩熠意味深长说道:危险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颜徵说道:这件事情我会跟父王说,看他的意思吧。

韩熠点点头,这件事情就算是有了定论了,颜徵估摸着可以进行下一个话题,开始思索怎么才能不显得那么突兀。

结果还没等他组织好语言,就看到韩熠偷偷摸摸凑过来说道:阿徵,你知不知道巴国和蜀国那边有一种特殊的粮食?

他凑过来的时候,带着一股特殊的又暖又甜的香气,颜徵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脸以及那双含笑的眼睛,一瞬间就忘了自己想要说的话,无意识的顺着问道:恩?那是什么?

韩熠说道:那东西我以为以前没有,结果褚非说巴国和蜀国种植比较多,不过却也没有当成主食,我今天带了一点来,等我去厨房给你弄点尝一尝啊。

韩熠说着就站了起来,颜徵下意识的拉住他问道:到底是什么,搞得神神秘秘的?

韩熠说道:也没什么神秘的,米,吃过吗?

颜徵微微一愣,摇了摇头。

韩熠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哎,连褚非都吃过,堂堂大秦太子没吃过就说不过去了啊,等着!

米饭又不难弄,颜徵好奇地跟着他一路到了厨房。

这两位一过去,直接将厨房的厨子和给他们打下手的宫人吓得战战兢兢,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让殿下亲自过来。

结果没想到居然是韩熠亲自动手下厨。

米饭蒸上之后,韩熠再三叮嘱了时间,然后就拉着颜徵走了。

颜徵低头看着韩熠刚刚给他的几颗生米,有些奇怪问道:你千里迢迢带这个过来做什么?

韩熠有些意外:新的粮食啊,你不觉得很有用?

颜徵此时智商回炉,摇了摇头说道:这种粮食既然早就有,可是却没有形成种植规模,那必然是这种粮食种植不易,对于富户贵族可以当个调剂,但对于百姓则没什么益处。

现在天下间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占领更加肥沃的土地,为的就是能够增加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增长就意味着人口增加,在这个战乱时期,人口太重要了。

是以颜徵也在研究怎么增加粮食产量,这也让他显得十分接地气。

韩熠撑着下巴说道:阿徵真聪明,不用我说就能看出来水稻的缺点。

颜徵听着他说笑一般的夸赞又是好笑又是得意,将那几粒米小心翼翼的装在了随身携带的香囊里。

韩熠便说道:这又不是香料,你放这里做什么?

颜徵没说话,这毕竟是韩熠千里迢迢给他带来的,或许于国无益,但于他有益啊。

这样香囊里装着韩熠送他的米,他也就能勉强安慰自己权当这个香囊都是韩熠送他的了。

韩熠没有纠结这一点,而是说道:其实水稻的种植也不是那么难,我找到了擅长种植这种作物的农民,总的来说就是对水分的把控要严格,该灌溉的时候就要有充足的水分,不需要的时候也不能给太多的水,只要把握好这个大概就行了。

颜徵问道:哦?若是如此,为何无人种植?

韩熠说道:问题就出在水上了啊,既然叫它水稻,就代表着它需要的水是普通作物的好多倍,只有河湖旁边才引水方便,能够满足它的要求,而问题就在于一般大河大湖附近都是洪水侵袭的地段,很多时候水稻还没成熟,一场洪水来了,地也就完了。

颜徵听后十分可惜:所以这种作物只能看上天是否赏脸了。

韩熠悄悄说道:我准备在芙蓉渠旁边弄点试验田,看看能不能种植,如果可以的话阿徵,你知道吗,这种水稻,一年两熟。

颜徵听后饶是他一向镇定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两熟!

这就代表着同样的土地,粮食产量能提高一倍啊!这是什么概念?

韩熠点头:不过,这个也是有前提的,可能需要兴修水利,这个需要投入很多钱,所以我没有急着禀报王上,而是打算先实验一下。

他修了一个芙蓉渠,这还是用了炸药,结果还花了很多钱,更不要提其他地方了,更何况现在也未必抽调的出人手去修水利灌溉设施。

颜徵说道:你既然已经开始做就必然有把握,来,你先告诉我哪里比较合适,我们可以先想办法准备着。

还能有哪里呢?江南鱼米之乡啊。

然而看舆图的时候就会发现鱼米之乡都没在秦国手里。

颜徵顺手将赵国和魏国给圈了个圈,其实韩国也占着一部分,不过颜徵看在它好歹是韩熠亲族所在之地,没有直接画圈。

韩熠看着他画圈感慨了一句:其实东北那边也不错,虽然一年只成熟一次,但那边种出来的大米味道好啊,而且那边也有江河。

他本来只是想起后世的东北大米随口感慨了一句,然后就看到颜徵顺手在燕国的方位也画了个圈。

韩熠莫名的就想到了圈地运动,然后顿时笑不可支。

颜徵被他笑得有些莫名,韩熠连忙说道:你这里还有跟水利有关的书籍吗?给我看看,我回头研究一下。

恩,其实不是他研究,而是让墨家人研究,这东西他真的头疼。

颜徵立刻让人将书全部取来,然后跟韩熠细数哪本是他没看过的,两个人一边翻书一边还顺便讨论了一下相关问题。

讨论着讨论着,韩熠便说了句:哎,真恨不得把全国适合种植大米的地方都搞好灌溉设施。

颜徵听后手一顿,反射性说道:不行。

芙蓉县一个地方你都要搞个三五年,真要让你搞全国,你是不是这辈子都不打算回来了?

第181章

颜徵说完之后就觉得自己反应有些过激,刚想说什么挽回一下,就听到韩熠一脸理解地说道:嗯,我知道,大秦的国库还不足以支撑这样大搞水利。

颜徵: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轻咳一声说道:这件事情太苦太累了,我怎么舍得让你去管全国水利?若你真喜欢,将来就坐镇咸阳,掌管天下水利建设就是了,何必事必躬亲?

韩熠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他现在在芙蓉县搞得风生水起,主要是因为有成就感。

但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一开始有回报的时候才有成就感,等之后再继续,那就是重复劳动,就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继续下去了。

韩熠知道自己的毛病,不到不得不做的地步,他都懒得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