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云长歌(18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丞相觉得大庶长的盘算大概率要落空。

大庶长感受到丞相的视线也不在意,他压根就没觉得能够彻底拿下出题权。

不过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而已,这件事情如果操作好了,好处有很多,别的不说,以后平民或者他国学子想要进入秦国官场就必须要经过考试,只要把考题设置的难一点,让那些人知难而退不就行了?

当然这个考题也不用太难,真正有本事的不需要为难他们,秦国也真的需要人才嘛。

而且如果是他国很有名气的大臣投靠秦国,这种人也可以不参加考试。

大庶长的算盘打的很好,不过接下来就看韩熠那边怎么想了。

当然,首先他需要说服颜徵。

而此时颜徵冷冷看了大庶长一眼说道:虽然中书令不在,但他未必不知此时此刻发生之事,诸位卿家想好再说。

大庶长愣了一下:啥意思?

紧接着他面色一变,颜徵这是不是在警告他,现在他们商谈的事情,包括他说的话,韩熠都可能知道?

大庶长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颜徵,至于吗?他也没说什么啊?

而且王上啊,韩熠都那么明显的拒绝你了,你怎么还给他站台啊?

正常流程难道不是放手不管,甚至还会跟着一起施压,让韩熠不得不屈服吗?

颜徵这是不知道大庶长的想法,若是知道只怕就不仅仅是冷冷看他一眼,而是要付诸行动了揍大庶长大概不太可能,但大庶长那么多后代呢!

他对韩熠的感情岂会那么肤浅?

韩熠拒绝他归拒绝他,他舍不得韩熠受委屈是他的事情!

丞相见大庶长不敢再说话,一时之间颇有些感慨,有些人就算不在朝上,但也不是好欺负的啊。

颜徵见他们都不说话便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觉得不错,那便推行起来吧。

丞相听了之后觉得有点不对味:推行?王上的意思是不仅仅在韩地试点吗?

颜徵说道:当然不是,普通人想要做官还是要去韩地试试的,寡人只是觉得官员也应该形成这样的一套考核制度,你们觉得呢?

众人:???????

颜徵看着这群人震惊的表情忍不住心中冷笑:只是韩地一地的科举考试,哪里用得着找你们商议?

第269章

颜徵看完韩熠这一封奏疏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今良莠不齐的大秦官场。

如今的大秦官场,有能力的是真有能力,但浑水摸鱼的也是真多。

在他位置没坐稳之前忍了也就忍了,如今剿灭姜不韦,兼并韩国让他的声望空前高涨,而官制的改革也让他手中的权利越来越稳,这种时候是该做些改变了。

至于什么三年无改父道,归根究底就是新王跟旧臣之间的拉锯战。

新王抑制不住那些旧臣,就只能延续之前的各种政策,自己慢慢积蓄力量。

但是一旦新王有了能够压制这些旧臣的能力,那么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颜徵如今就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

不过,他倒也没有十分强硬,只是说道:如今别人想要进入官场都要通过考试,然而之前却不是这样,多少有些不公平,不若也开始官员考核制度,这一方面归政事堂管。

他这句话说的冠冕堂皇,然而其他人都在心里骂娘。

公平?站在朝上谁管你公平不公平,韩熠年纪轻轻还位列三公呢,这公平吗?

大庶长稳了稳心神说道:不知王上想要如何进行考核?

颜徵说道:九卿之下皆要进行考核,一年一结,每年都制定一个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降职,若是做得好的可以酌情升职。

众人互相看了看,一时之间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颜徵倒是没有丧心病狂的让所有人都参加考核,然而九卿之下都要接受考核,这就意味着只有三公和九卿不需要接受考核。

而这几个官员都是颜徵直接委任的,而在颜徵的心里想必也有一份试卷,谁答的好谁答的不好,一目了然。

颜徵这一搞,整个大秦朝堂的水都要被搅浑了啊。

大庶长轻声说道:此事太过突然,只怕还要商议一番才行。

颜徵点点头说道:理应如此,你们先回去商量商量吧。

颜徵说完就直接散会,然后步履轻快的走了。

他倒是轻快了,其他大臣到现在都有些不知所措。

丞相和大庶长对视一眼,都是苦笑了一声。

原本他们两个以为当上了丞相和大庶长今后几十年基本上就安稳了。

就算颜徵搞出了一个三公九卿制,他们也只当是为了都给韩熠搞个位置,虽然也算是从他们手里分权了,不过如今秦国地盘越来越大,这点权分了也就分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颜徵又搞出了一个考核制度,他们肯不敢小看天下英雄,谁知道还有没有跟韩熠一样妖孽的人?

以前这些人如果没有门路,不能进入大秦朝廷,就算再有才华也是一辈子蹉跎的命。

然而如今他们有机会了。

南边有韩熠在搞科举,北边有颜徵在搞官员考核制度。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有能力的人很快就会脱颖而出,他们真的还能坐稳自己的位子吗?

然而考核制度这个东西,对于丞相和大庶长来说还有那么一点诱惑力。

他们两个都不是出身华族,本身的家族以前规模并不大,从他们登上三公的位子才开始慢慢有起色。

但凡高速发展中的家族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人才辈出,就算是平庸之人也不会被养废。

原本无论是丞相还是大庶长思考着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坐个一二十年,家族才可能有点规模,等到下一代彻底成长起来才会有未来,如果下一代不够强的话,那就只能这样,再等一个杰出人才了。

然而杰出人才哪儿那么容易得呢?

更何况,有些人在进入官场之前不显山不露水,谁也看不出他们有天赋,只有到了合适的位置上才会发挥自己所长。

他们两个每天忙着朝上的事情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机会去考核家里的子孙都有哪方面的特长?

现在这个考核制度倒是好了,原本就算他们两个是丞相是大庶长,他们的子孙在职位竞争方面也未必争得过那些根深蒂固的华族。

那些华族盘根错节许久,姻亲遍布朝野,那是绝对的庞然大物。

现在有了考核制度,反而是他们这种中小家族的好事。

丞相和大庶长两个人坐在政事堂上,一眼望过去就能知道愿意的人多还是不愿意的人多。

总结起来其实还是愿意的人多。

颜子荐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是他给颜徵除了留下姜不韦这么一个大祸患之外,也算是留下了一个比较清静的朝堂。

如今三公九卿,出身大华族的不到一半。

而这些小家族出身的正想给自己的家族谋求福利,这件事情对他们而言,是好事!

随着商谈的进行,丞相都不得不感慨,颜徵这一手玩的顺啊。

利用他们这些渴望发展的小家族来削弱华族的实力,哪怕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是颜徵不断削弱华族,集权于王的手段之一,他们还是上钩了。

这个饵太诱人!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