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徵对此简直是哭笑不得:一个个都跟着凑什么热闹啊?那只是个管家而已,好歹也是高门大户子弟,这么不讲究的吗?
然而但凡处在上升期的家族,大部分都是以实用为主,不管职位高低,只要对以后有好处管什么高低贵贱啊,只要以后能上位就行。
高府令也有点傻,这一下子勉田的竞争力就大大下降了啊。
无奈颜徵只好将人选全都给交给韩熠,让韩熠自己去选。
韩熠一看这些人选不由得满头黑线,虽然大家都觉得丞相和大庶长家族的旁支比较有竞争力,但在韩熠看来这些人他是肯定不会放进府的。
那个奶娘的事情给他敲响了警钟,韩岩得到消息也太快了一些,到时候他这个侯府还有秘密可言吗?
相较之下勉田倒是比较合适,就算他将消息告知了高府令,但是高府令知道就等颜徵知道,这个比较无所谓。
而且这个人的名字也挺有意思的,勉田,腼腆?
韩熠的选择在颜徵的意料之中,却超乎了其他人的想象。
勉田倒是很激动,很快就过来了,不仅仅是他来,他还带着一位使臣来的之前颜徵说要给韩熠升爵,这位就是带着诏书来的。
于是晸悦侯府就变成了晸悦公府,于是韩熠炸了燕国王城的光辉事迹也开始在韩城传播。
原本他将韩王宫的宫人全部都赶走还引起了当地人的一些非议,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再也没人敢多说了,他们又想起了当初那几家华族反叛之时,当时的韩城也是地动山摇了一个晚上。
顿时无论心里有什么想法就都不敢说了,生怕惹恼了这个煞神。
韩熠也有些无奈,不过升就升吧,他的生活也没啥改变,本来他住的就是王宫,连升级府邸都不用了,最多就是一些象征身份的陈设可以摆出来了之前颜徵就已经送过了他许多这种东西。
逾制什么的在韩熠这里都不是个事儿。
韩熠更关注的是他的新管家勉田。
韩熠见到他的第一眼印象就不错,看上去很老实本分的人,但是谈吐之中又不会显得特别憨厚。
而且他能上名单就代表着颜徵认可了。
韩熠放心的将事情交给他并且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关注两个小孩子的情况。
勉田立刻应了,并且将府里的事情整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到底是高府令培养出来的,管一个不太复杂的国公府上手还是很快的。
韩熠正在感慨的时候,看到墨荇匆匆走来说道:侯爷,不主公,通远伯求见。
韩熠皱眉,有预感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自从上次不欢而散之后,韩岩躲了他好几天,今天却突然过来,肯定有事。
果不其然,韩熠一见到韩岩,就听韩岩说道:阿熠,李通古带兵跟桐分当地的乡绅打起来了。
第334章
韩熠看着韩岩半晌没有反应过来,韩岩也没多说话,只是将自己手中的文书递给了他。
韩熠接过来看了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李通古什么时候也这么沉不住气了啊。
那份文书很简单,大意就是李通古到了桐分当县令之后,发现当地的情况很混乱,乡绅占据了基本上所有的土地,普通百姓不是被逼成为他们的奴隶,就是逃亡到了齐国往腹地逃也没用,谁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也这样,韩国偏僻乡野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李通古到那里之后先安静如鸡了一段时间,悄悄的摸清楚了情况,然后就开始找当地乡绅谈话。
李通古作为一个曾游览过天下,侍奉过秦王,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在面对这些乡绅的时候无疑是带着淡淡的傲气的。
他的经历也足以让他傲视许多人,所以哪怕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和气的跟这些乡绅在谈,但那些乡绅还是看不惯他。
这些乡绅在当地作威作福惯了,一向是天老大他们老二,至于王上?那是什么?管得着他们吗?
知道王至高无上是一回事,但心里却并不会把秦王派来的人当回事。
尤其是李通古要做的事情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就更不会给李通古好脸色了。
这些乡绅当即就给了李通古难看,李通古当时就气得不行,双方直接不欢而散。
李通古也是真的没有去过基层,完全想不到天底下居然会有这样目无君上的人存在。
之前韩熠在提醒他韩地情况复杂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却未尝不是想着他是朝廷派过去的,身后有韩熠这么一座大靠山,也就相当于颜徵也是他的靠山,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等到了那里那些人还不是要对他恭恭敬敬的?
结果这些乡绅就给他上了一课,你是上面派来的县令?那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听你的,不仅不听,你想做什么我们就破坏什么,专门跟你对着干。
你要老老实实安静窝着,或者配合咱们呢,咱们让你在这里待下去也不是不行。
如果实在没有眼色,不懂事,那就别怪咱们要干掉你了。
然而李通古是什么人,他本身就带着优越感,而且当初是他自己要求来这里的,为此还不惜求了韩熠,真的搞不定这些乡绅被赶回去,他面子往哪儿放?
不回去的话就要跟乡绅同流合污,可能吗?
李通古这个人手段层出不穷,那些乡绅再厉害见识也不过就是这乡野之间的一亩三分地。
一来二去居然还真没在李通古手上占了便宜,甚至还被李通古抢了许多地过去。
最让他们生气的是李通古抢了地居然不是中饱私囊,而是分给了一些平民百姓!
如果他自己拿了,这些乡绅就要想办法往上告了啊。
是的,他们的眼里没有朝廷,甚至也没有律法,那些律法在他们那里就是薛定谔的律法,他们需要的时候,这个律法就是帮助他们的工具。
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对律法就视而不见。
不过在他们多方打听了解到李通古就是法家子弟,并且还参与过修订秦国律法这件事之后,他们就知道状告李通古违法大概是行不通了。
李通古就算真的违法也大概率是找到了律法的漏洞,法家子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违反律法。
一计不行就心生二计,这些乡绅蛮横惯了,二计就非常的简单粗暴这个人不是个拦路虎吗?那就杀了他好了。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到时候人死了只说一句水土不服暴毙而亡就得了。
实际上他们会选择这个方法也是因为李通古带来的兵没直接带到桐分,而是让他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驻扎了下来,这些乡绅只以为他就是带了几个奴隶形单影只的过来的。
看上去真是分外的好杀,不杀他都对不起自己啊。
而杀人的方式一个是刺杀一个是下毒。
刺杀需要一个功夫高强之人,这样的人不会来他们这样的偏僻地方,所以他们选择下毒。
下毒多简单啊,只要用钱买通李通古家里的下人就行了,奴隶可能没有这个胆子,但是这是建立在担心自己不能脱身的基础上。
如果他们能够许以重利肯定可以,比如说帮这个奴隶脱籍。
什么?觉得这件事不太可能?
的确,脱奴籍这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没看韩熠想要让褚非脱籍还要走个迂回路线吗?
但是只要李通古死了,这个奴隶留下来,是不是奴隶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吗?
更甚至做点手脚,让这个奴隶人间蒸发,然后再给他重新搞一个平民户籍又有什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