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现在这样需要了就添一个部门,然后整改,不需要的部门慢慢裁撤,一点点形成三省六部制,这样也免得大家奇怪。
三省六部制是从三公九卿制一点点发展过去的,他可以加速进程,但是凭空拿出这一套官制,谁都会奇怪。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到当年自己贸然拿出了一套官制,真的是太年轻啊,幸好当时他是私下里拿出来的,而那两位秦王对他还算爱护也没多说什么。
感慨完之后,韩熠就开始选吏部的官员人选。
有一个人其实挺合适的李通古!
因为韩熠的插手,李通古如今官职不高不低,也不知道是不是成熟了,最近低调的很,一直在默默干活,也没什么惊人之语,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有宰相之才的人。
以前韩熠对他十分忌惮,但是现在他也想通了。
有他在,还能让李通古翻天?
更何况现在就一个扶苏,李通古还能投资元曼不成?
他是个人才,不用可惜,沉寂很久,他肯定是不甘心的,有这个机会他必然会把握住。
至于得罪满朝文武,吏部将来是要主管铨选的,也不用担心他会变成孤臣。
不过正如户部不太好直接出现,吏部也不好直接出现,所以韩熠给了他一个官职司隶。
原本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应该被称为司隶校尉,但韩熠有意将文武分开,不令彼此插手,所以干脆去了校尉两个字。
司隶有了,剩下什么司隶从事使之类的韩熠就不管了,交给李通古自己去搞。
李通古混了这么久朝廷总不可能连几个小弟都没有吧?
韩熠决定之后,却没有直接将李通古喊过来,而是跟颜徵说道:把蒙先调回来吧,他也征战许久,回来休息一下。
颜徵看了他一眼小心问道:真弄回来?
至于什么回来休息,那就是个借口,蒙翱那么大的年纪当年在外征战四五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蒙先这么年轻休息个什么劲儿?
现在明显是韩熠不高兴了,所以要把蒙先调回来。
不过调回来有点太打蒙家的脸了。
韩熠歪头看着他说道:要不你问问尚书令?
颜徵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现在的尚书令是蒙翱,不是韩熠了。
他沉默了一下说道:若是调回来,派谁去?
向彦!
没有蒙家大秦也不缺领兵之将啊。
颜徵一想也行,便将蒙翱喊来十分委婉说道:阿先许久未曾回家,听说前两日爱卿还病了,特许他回来侍疾吧。
蒙翱看了一眼旁边表情有些冷淡的韩熠,心里很清楚这是天子不高兴了,心里不由得对儿子十分愤怒,你没事儿闲的惹褚非做什么?
褚非背后是谁不知道吗?真以为你爹功劳大到能跟天子掰手腕?
天子是谁啊,那是皇帝要封他为天子,只说一句他功劳盖世其他人都没办法反驳的人啊。
这下可好,本来是送过去镀金的,这一撤回来,只怕要耽误好几年的时光。
如果只是耽误几年也就算了,就怕天子生气不启用他。
天子比蒙先小不少啊。
蒙翱一边为儿子担心一边笑着说道:多谢陛下体恤。
蒙先就这么被招了回来,压根就没给他反应的时间,就连交接都让他在路上遇到向彦的时候交接。
蒙先整个人都懵了,他本来以为最多也就是被斥责一下。
毕竟之前大秦对待匈奴都是这样。
匈奴凶,他们就比匈奴更凶,杀到对方怕了对方就不敢过来了。
结果没想到这一次就被招了回去,他也不傻,知道这次回去短期之内恐怕是来不了了,但他不服气啊。
于是看到向彦的时候,将兵符交给向彦之后,他忍不住问道:向将军,陛下天子很生气?
向彦知道韩熠跟蒙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所以蒙先只是被召回去,换一个人你试试看,韩熠敢让他直接过来把那人给斩了!
向彦说道:你直接坏了天子的计划,天子已经很温和了。
蒙先皱眉:我不明白。
向彦心说你跟你爹真是差远了,但还是将韩熠的意思解释了一遍,最后说道:若说仇恨,秦国对赵国的仇恨也不低,但现在对赵郡百姓还不是一视同仁?
蒙先怔怔说道:居然真是天子的意思,可是这不像是天子的作风啊。
向彦没忍住点了点头,的确这不像是韩熠的作风,以韩熠的作风应该是直接打到他们老家才对。
不过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真的按照天子这种做法,用不了多少年,匈奴怕是要绝了。
这样一想,其实效果都一样,真的打到匈奴老家,以匈奴的狡猾说不定还能跑几个。
但他们若是真的被腐蚀了,那就真是一个都剩不下了啊。
向彦这个时候终于回过味来了,顿时无比惊悚,不由得感慨道:天子终究非凡人能及啊。
向彦没忍住问道:那你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蒙先苦笑道:我以为褚非是在虚张声势
毕竟这不像是韩熠的作风嘛。
向彦无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哎,回去的路上小心点。
蒙先蔫头耷脑的回到了咸阳,他回去之后无论是颜徵还是韩熠都没召见他,于是他就只是被他爹领回去臭骂了一顿。
蒙先的事情韩熠基本上也就不管了,就算他把人给调了回来朝堂上也没有什么阻拦的意思。
韩熠的办法其实不错,虽然时间长了点虽然怀柔了一点,但大家其实还挺怕这两位一直强硬下去的。
颜徵看样子性格是不会改了,如今有个天子劝着多少好一点。
当然也有反对的人,韩熠也没说别的,就是让治粟内史将国库的大体账目报了一遍。
于是大家这才发现,大秦其实也要没钱了,打不起了啊。
主战派偃旗息鼓之后,韩熠就开始整顿吏治。
李通古的确是个能人,一上任就抓到了不少人,可是他抓的人并不能让韩熠满意。
韩熠看了一眼名单蹙眉说道:都是寒士。
对,上面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罪名都不大,所以李通古思前想后还是将名单送上来让韩熠决定。
韩熠也觉得有些棘手,这份名单未必就只有他们知道,可能很多人都在等,看韩熠是不是包庇这些寒门子弟。
包庇的话,他们就有理由对韩熠进行劝谏。
如果不包庇,那么就可以重新开始议科举之事。
理由都是现成的,寒门崛起的官员吃相太难看啊。
韩熠将名单往桌子上一扔笑道:这是在将我的军啊,就没有一个华族官员?
李通古苦笑说道:这些人收拾的都很干净,就算有也不是什么大错,都不值得拿到朝堂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