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繁华冢作者:段琳琅
第78章
太后一脸欣慰之情,却仍说:“奢靡是不可,也不可太清淡。”赵嬷嬷端了奶子进来,听我这话便顺势添油加醋:“太后娘娘,依奴才看只有这样的德行方配做皇子福晋。”
赵嬷嬷要先试,太后摇手阻止了:“不必试,还有人下毒不成。”我接了赵嬷嬷手上的碗,轻轻吹了,仍试过才奉给太后:“并不为别的,不过是怕烫着了您。”太后满意的接了。
外边有太监来报:“太后娘娘,四贝勒来请安了。”我赶紧起身站在一旁。
胤禛转过屏风进里屋来,银灰的坎肩儿天青的里袍,我把头紧紧的低下不肯去看他的脸。他请了安,太后十分高兴又问他:“十三怎么没来?”
“十三弟在前面伴驾,一会儿就给您请安来。”和太后说话时他的声音温暖许多。“孙儿奉了旨还要去养心殿。”不知是真的要办事去还是借口躲开。“去吧,好好办事。”我依然低着头给他行个礼。
人还没走出门去,太后忽然叫住他:“老四,等等。”我抬起头,却正撞上他的目光。“上次那本观佛三昧,我记得让你带去养心殿放了,让夏末去取回来,耽误不了你多少时候。”
佳期在门边伺候,我要出门她自然跟来。我在他身后离他远远的,一前一后进养心殿。
关于康熙朝有无太后一说,我郑重解释,康熙朝是有太后的。希望大家不要被影视剧小说迷惑,遗忘史实。以下是她的出身生平。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顺治第一任皇后那木钟的侄女)
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
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此处顺治苛责她,我个人猜测是因为他想让他亲爱的董鄂妃上位)
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孝庄自然帮着自己的亲戚)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我想孝庄死后她也该换地方的,所以写她的寝宫是慈宁宫)
这位太后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病逝的,康熙伤心过度,病了七十多天方愈。
我哭一下,为了写这本小说,我便查清史稿,这绝对是史实。
第三卷:断尽香炉小篆香过尽飞鸿字字愁年去岁过
又是书,宫里似乎那里都有书,只听说乾清宫的藏书更是多不胜数,没成想养心殿的书也这样繁多。屋里伺候的太监他一进门就遣了出去只剩我们两个人。
我掀开一格蓝布挡着的书架,探头去看,书摞的齐齐整整的。伸手想去翻看,却被胤禛阻止:“不要乱动。”声如冷玉。
我无趣的放了手,最近的宫中生活还是影响了我,我听话多了。“贝勒爷,快些找经书给我吧。”我催促他。还是快走的好,我们之间有太多的不明不白的牵连对彼此都不好。
他站在书架前回头来看我,目似寒星,嘴角微弯,像有个没成形的微笑敛在阴影里。又回头去看架上的书仿佛在自言自语:“反正早晚要走。”微微仰起的脸上一层淡淡金辉,阳光刺目他轻轻眯起眼睛,看不全他的神情。
如此让人心酸,怔愣片刻,我干脆找椅子坐下看他找书。如他所说早晚要走,也不急一时半刻的。
他一手抱样子十分艰难,却始终不肯叫小太监进来帮忙。实在看不下去就去把他手里的书接过来。
他倒也没客气,只是头也不回的问:“有没有想看的书?”我想也没想就说:“有图画多的吗?”他轻嗤一声送了我四个字:“不学无术。”
“我常听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无所谓的笑了。我们竟然可以如此聊天,朋友一般。
“你要观佛三昧经做什么?”他冷清的问我。“看了一半想要看全它。”我回答完就疑惑了:“您怎么知道是我要?”
“娘娘不看那个。”简直惜字如金。又问我“有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