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作者:曾经淡然
第12章
老太太没办法了:“小虎骑慢些!玩一会儿给我把二虎送回来!”
“知道了!祖母!”
这次随队离开京师的不仅是周遇吉一家人,许多将领一样,都带着家说,也包括莫显成,还有周遇吉的表弟。
周虎臣非常清楚,只要周遇吉知道建奴开始攻击京畿,他一定会回来,而且,那荡气回肠的一战必定会发生。
当然不会去阻止,周虎臣知道那是必胜的一战,而且…好象周遇吉现在的军队比历史上要强大太多太多。
就在周遇吉大量物资与家眷慢吞吞的启程奔向山西,朝中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兵部尚,自请督师大军,他想要去对抗入侵的建奴。崇祯皇帝果断的拒绝了张国维,不是皇帝不信任张国维,因为,他在等待,在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名声显赫,起码比张国维要名声更加响亮。
自当今首辅周延儒上任,大明好像烽烟四起的越来越厉害,李自成、张献忠已经成势,而建奴一直就不曾克制,还失去了辽东。因为屡屡的失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高官显贵被砍掉脑袋,那些被解职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一句话,周延儒还不如前首辅温体仁。
这不是信任,而是崇祯皇帝的失望之举,他要看看被周延儒吹嘘的铜墙铁壁到底如何,他在等着周延儒自请视师。
建奴的进军速度非常快,十一月初十日,建奴的大部队已经进入京郊。当然不愿意去前线,当朝首辅周延儒还在坚持,他明白皇帝的意思,可是,他周延儒真的能够指挥军队?这只有天知道?
实际上,建奴不会攻击大明的京师,他们此次入关的目的是劫掠,顺便削弱大明。
建奴一路势如破竹,根本就无视被周延儒吹嘘的铜墙铁壁,建奴所过之地,不是被建奴攻破,就是闭门谨守,至于用于防守的军队,除了一片溃逃就是兵败如山倒。就这样,建奴越过了顺天府,过天津,经沧州,随后直奔山东境内。
就在建奴进入山东的时候,周遇吉的大军已行至保定府的紫荆关,他距离自己的目的地大同已经很近。就在这时,京师的快马来到了紫荆关,根据战报,建奴没有攻击京师,现在已经过了沧州。
周遇吉与建奴曾经屡次作战,他知道建奴的厉害,也知道他们的习惯。建奴的目标一定是山东等地,他们是为了财货与人口而来,就这样,周遇吉停止了自己的前进脚步。
“建奴的掳掠队伍必定要提前回师!也必定要经过天津,告诉我,你们要不要一战!”
“要!!!定要建奴知道我们的厉害!”对于周遇吉提出的建议,所有的将领几乎异口同声,有多少战友死在建奴的刀下,这些勇敢的大明军人却从未因此而退缩,他们不会因为已离开京师就逃避战斗,这就是周遇吉的手下。
“我们回去,用骑兵!让狗*的建奴知道我大明骑兵的厉害!”周虎臣知道历史的真相,他的建议正好符合历史事实:“我们有三千骑兵,其中老兵八余百人,加上新加入的可战骑兵,我们可以出兵一千二百人,大家说说,我们在天津设伏,是否可以重创建奴?!”
对于周遇吉的提问,将领们没人开口,他们都知道建奴的战斗力,一千二百骑兵,尽管是精锐,其实真的很少!
“没有问题!我们的骑兵虽然不多,但建奴的回师部队不会太强大,我们只要完成一次奇袭,尽最大力量杀伤建奴就可以了!完胜是不可能的,估计建奴的部队会有好几万人,但不需要担心,建奴肯定是以辅兵为主,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训一下建奴!”还是周虎臣,他果断的做出了判断。
将领们陷入沉默,不久,周遇吉再次提出疑问:“如果不胜,我们是否会损失惨重呢?”
“不会的!大人!建奴的骑兵与我们没有太大区别,最多就是陷入追逐战,这是在我们大明境内,建奴不如我们熟悉,这是最有利的一点,所以,即使不胜,我们也会全身而退!”这次开口的是莫显成,他显然也想一战:周遇吉不再犹豫,他痛快的下达命令:“好吧!就这样!步卒与家眷就地驻扎,由副将莫显成负责。骑兵千总柳七挑选骑兵做好准备,明日清晨,我们的骑兵奔赴天津!”
第16章我来了
十一月底的天津卫已非常寒冷,临近午时,骑兵千总柳七懒洋洋的坐在树林边,他舒适的背靠一个木墩。
天气还算不错,柳七眯着自己的眼睛,嘴里还含着一小段枯枝。太阳的暖意袭来,柳七有了一丝倦意,他想着与自己刚刚新婚的妻子,禁不住露出一丝幸福的微笑,随后,柳七又想起这次以卵击石的行动。
这已经是建奴今年第二次入关了。与春季的战况几乎毫无二致,建虏一直在横冲直撞,所过之地几乎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朝廷所设的四督师、六巡抚、八总兵形同虚设,那个被首辅大人周延儒吹嘘的星罗棋布,无地不防的防线,就如同残破不堪的渔网,到处是漏洞,到处是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