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作者:曾经淡然
第120章
开始阶段,李自成军队不太多,的确是可以不纳粮,他可以吃大户,清空地方库府,到达一个地方就可以勒索当地的地主豪绅。当他的军队日趋庞大,当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当李自成缺粮缺饷到一定程度,这句华美的谚语还会存在吗?
历史记载,李自成以“均田免赋”为号召,宣布“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他注意农民军纪律约束,规定:战士不准收藏白金;缴获物品归公;行军不住民房,自带帐篷宿营;损坏庄稼,严厉处罚;“公平交易”,“平买平卖”,不滥杀人,不**妇女。他还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银一妇如银我母。”的口号。史册《明季北略》载,起义军进燕京时,秋毫无犯,上将刘宗敏整军入京,军容严肃。
至于李自成进入燕京后的所作所为就不用细说了,他们的种种残暴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不身处这个时代,没有亲身经历不会明白历史的真相,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号召,宣布“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成了空话,他实际上是历史上某些人在鼓吹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标题就是骗子的语言。
社会蔽塞,愚民无数,国破家亡。李自成在愚弄天下之人,但李自成低估了天下人的智商,在他征战天下的这段历史时段,各地缙绅组织的抵抗一直没有停止,虽然这些人的力量在李自成几十万大军面前不堪一击,也有不少官员士绅选择了投降。但是,不停的有人在抵抗,没有多少真正的人才投靠李自成,这已经说明了李自成不是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雄主,他不具备民心。
细节决定成败,政治不是一个曾经的驿卒可以玩的,在周虎臣眼中,李自成充其量就是一个历史留名的小丑而已。
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对于晋、冀来说,是一道很重要的关隘。可惜,现在空无一人。
大军进入娘子关,这里距离井陉关还有五十里。这五十里只是小小的数字,但是,正是这五十里的路途,却是最艰难的。
当周虎臣率军出娘子关东进,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
长长的队伍拉开了有多长周虎臣不知道,但他很纳闷,李自成几十万人是怎么过去的?现在,周虎臣也只能自嘲,李自成的士兵一定是被无比的饥饿驱使着通过了这艰难无比的路途。
出井陉关,七十余里之外就是真定府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华北平原这片沃土出现在周虎臣的视野中。
大军开始修整,两千名骡马化的辅兵开始忙碌,所有的骑兵将带足粮食和相关的物资,以后的所有补给将无法指望自己的后勤部队,将士们必须依靠自己了。
五千彪悍的骑兵准备完毕,一次别样的纵横驰骋就要开始了……
第152章大变的前奏曲
出获鹿,骑兵终于看到了曙光。
宽广的道路和山间完全是两个模样,眼前就是一望的沃野,这样的平原地带正是骑兵的天下。
很久没有纵马飞奔,无论战马还是人都已经忍耐了很久,随着周虎臣一声令下,狂龙般的骑兵呼啸着启动了。
骑兵的速度极快,可惜,在获鹿之东二十余里就是滹沱河,现在滹沱河成为了一道障碍。李自成显然很不放心,在临走前,他好像也很害怕周遇吉派出的追兵,在离开时,李自成的士兵已经把附近的桥整个毁掉了。
重新建起一座浮桥是不现实的,周虎臣也没有那个时间,好在李自成急于赶路,周围的小村落他也看不上,百姓受到的荼毒很有限。在斥候的询问下,有百姓提供了一个地方,顺着滹沱河往下游走三十里,那里还有一座很大的浮桥。
对于骑兵来说,三十里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周虎臣一挥手,五千铁骑顺着滹沱河开始狂奔。
午时,过了滹沱河的骑兵转向到达新乐,在新乐,周虎臣再一次确信,李自成饿了,而且很饿。整个新乐境内的村庄和镇子都被抢劫一空,路途中还不时看到百姓的尸体。
尸体留下的信息说明,这些贼军并没有走几天,当周虎臣率领骑兵来到新乐县城,这个著名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已经满面疮痍,无数散落的尸体无人理会。新乐县城是被攻下的,还进行了屠城,因为,周虎臣看到了一些官员和士兵的尸体,虽然不多,但说明新乐县的官员还是做了抵抗。
愤怒和咬牙切齿都于事无补,周虎臣知道自己还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场景,如果不是有周虎臣这个异数的存在,宁武关其实也已经成为这样。撤出新乐县城后,周虎臣开始和士兵一起吃午饭,一块肉干,一块面饼,几口热水。
简单休息的骑兵再次上路,仅仅飞奔十余里,骑兵再次开始向东绕行,因为前面是沙河,而沙河山上的桥同样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