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无论现在是不是汉歼,但历史上绝对是汉歼,现在他正走在通往汉歼的路上。周虎臣不介意继续自己的跋扈,他扭过身:“太子太傅这个头衔好像还不如我父亲吧!”
这个理由找的周虎臣都有些不好意了,他呲了呲牙。
一旁的亲兵明白的很快,他迅速地再次递上一直短火铳。
陈洪范已经吓傻了,在周虎臣给祖泽傅爆头的时候他就吓傻了,他简直不敢想象,周虎臣竟然敢对付这些朝廷钦差,而且…
再一次的一声闷响,左懋第终于知道什么是跋扈了,这位是跋扈人中的祖宗,他敢直接干掉朝廷钦差。
太仆寺少卿马绍愉则面色苍白,他看着周虎臣,这是造反了吗?这下一个难道是自己?
周虎臣看看面色很不好的马绍愉,他继续在笑,这个笑容在马绍愉眼中简直就是魔鬼。
马绍愉还是有些胆量,尽管脸色苍白的有些惨不忍睹,但这血腥的场面并没有让他退却,马绍愉伸手指向周虎臣:“周小虎,你…安敢如此!”
这位好像不是汉歼,周虎臣不和他计较:“马大人在为大汉歼祖大寿的儿子感到可惜吗?这个陈洪范和大汉歼吴三桂什么关系您难道不知道?该死之人总要让他去死,天在看,人在做!这叫做报应不爽!老大人您认为呢?”
马绍愉没有回答,但他放心了,这好像不是针对自己,但…这也太跋扈,太直接了,能不能柔和点!
这时候,左懋第坐了起来。他的心突然感觉异常的放松,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和建奴议和,消息早晚要传出去,他必定要背上骂名。就是死也无法洗脱这个千夫所指,现在也不错,这个周虎臣虽然蛮横,但也替他卸下了这个包袱。
“小子已经在北都城下转了一圈,沿路也清理了一番,建奴杀的不少,汉歼杀的不少。现在小子要回江南复命了,两位大人也同小子一同回江南吧,这个使命没必要去执行了,去了…等于送死啊!”
周虎臣不介意别人的看法,他就是要断绝朝廷的什么“联虏平寇”之心,既然碰到,就是要搅黄这件事,建奴什么样他清楚无比。至于后果,难道他还怕谁不成?
第179章有些乱了
随船继续南下,左懋第和马绍愉感觉自己成了囚徒,尽管没有捆绑,但也无法自由,因为这条船上到处都是周虎臣的士兵。
圣旨和诰券也被收走了,那些船更不要说,而那个跋扈的周虎臣再也未曾露面。左懋第和马绍愉也明白,周虎臣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让别人知道这是周虎臣做的,与他们无关。
徐州的高杰这次很乖,除了严加戒备和仇视的目光什么都没做,他就当周虎臣不存在你随便过。
这次转战时间太长了,当周虎臣回到扬州,无论朝中还是驻军将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周遇吉的口中得知,江南总兵黄斌卿东上,现在开始防御镇江东翼的京口。而左良玉手下总兵金声桓则率领几万民练进入了扬州的北方,位于两淮之间。任命王燮为山东巡抚,丘磊为山东总兵,中充满了危言耸听之词。阮大铖因挂名“钦定逆案”,有口难辩,一败涂地;陈贞慧等复社中人算是痛打了一下落水狗。
马士英和东林复社中人并没有什么过节,他帮阮大铖却是因为报恩。
崇祯十四年,东林复社人士以不光彩的手段,重贿司礼监太监,使周延儒再次出任首辅。阮大铖为了东山再起,一面参与拼凑贿金,一面向“东林诸君子”苦苦哀求着请求原谅。可惜,虽然有人表示了谅解,可阮大铖获得的不是彻底谅解。周延儒既然得到阮大铖的资助,又碍于东林骨干的要挟,采取折衷办法,接受了阮大铖的推荐,起用其同年好友、革职遣戍的原宣府巡抚马士英为凤阳总督。
现在,马士英做了新朝的首辅,他当然要报恩。马士英建议起用阮大铖原意只是报知遇之恩,并没有掀翻“逆案”的意思,更没有排挤东林复社人士的意思,马士英其实是颇想联络各方面人士,特别是东林复社的头面人物,造成众望所归、和衷共济的局面。可是,这仍旧捅了马蜂窝。
第二次学生运动又爆发了,南京的太学生们以“秦桧在内,李纲在外”掀起了抗议马士英的浪朝,此次上疏有三百余人签名,比第一次学生运动更为浩大。不用说,复社的太学生们将马士英比喻成了秦桧,史可法比喻成了李纲。东林和复社中人对马士英进行了疯狂攻击,大有不灭他誓不罢休之势。
第141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