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虎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67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建奴炮手的效率好像不怎么样,周虎臣等了很久,终于,一门火炮被点燃,一声沉闷的炮声中周虎臣和军官们缩下了头。

第一炮显然是在试炮,准头有些欠佳,周虎臣抬头看着一个黑影越过了自己的头顶。没有什么威胁,除了隐身在堑壕后面的人,再往后什么都没有,周虎臣的骑兵都在河的对岸。

战场陷入短暂的沉寂,周虎臣探出头。

建奴的炮手在调整火炮,这个过程等得令人心浮气躁,时间太长了,让习惯了连续炮击的周虎臣有些鄙夷对方。

“慢死了!会耽搁我们吃饭的!”

周虎臣的调侃没有作用,因为军官们有些紧张,可能…红夷大炮的威名太盛。

终于准备好了,建奴的炮手点燃了火炮,周虎臣和手下将领再一次缩回了头。虽然炮声不算齐整,但这一次的响动很大。

沉闷的炮声中,周虎臣感觉自己隐身的堑壕颤动了一下,估计是被弹丸击中了,不过也仅此而已,这个黄土壁垒够厚,它很好的阻挡了敌人弹丸的攻击。

一次长时间的等待,炮声也再一次想了起来。

炮击时断时续,随着时间推移,炮声越来越稀疏。令人感觉悲愤的是,周虎臣无一伤亡,红夷大炮对堑壕几乎无可奈何,敌人好像也看到了这一点,炮火停了下来……

建奴一直没有出动步卒或者骑兵进行攻击,就这样,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天的炮击了。周虎臣感觉很无聊,敌人可能也感觉这种炮击有些无聊,炮声一直懒洋洋的。

周虎臣不耐烦了,他在敌军火炮的停歇时段转身跑到了泗州城内。

泗州城的居民已经被周虎臣下令疏散,整座城市除了少量周虎臣的士兵在值守,城内显得空空落落,以往总是人声鼎沸的城市显得很萧条。

泗州是这一带最重要的屏障,城头同样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火炮,既然要走就不能留给敌人,这是周虎臣的一贯作风。没有犹豫,周虎臣下令:“火炮全部毁掉,然后所有人撤离。”

十天时间就要到了,周虎臣要撤军了。

随着周虎臣离开,士兵们开始行动。其实毁掉火炮不复杂,点燃火把,火把扔进炮膛,然后倒进点水,就这样简单。这种冷热交替会让火炮的内膛龟裂,龟裂了炮膛的火炮没人敢用,如果想要自杀另当别论,当然可以随便用。

水军首先带着大量物资和士兵顺水路离开,随着天色见晚,泗州附近剩余的唯一一座桥淮河桥传来一声巨响……

周虎臣的下一个目标是盱眙,盱眙属凤阳,处于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东与金湖县、滁州天长相邻,南、西分别与南京**、滁州的来安县和明光县交界,北至东北与分别泗洪县、洪泽接壤。盱眙“控两淮之要,据三口(清河口、汝河口、颍河口)之险,系淮南江左之本”,是江苏北部五市到省城南京的必经之地,更是苏北地区对接苏南的交通要塞、承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有“苏北门户”之称。

速度很快,第二天,周虎臣的军队出现了盱眙。

第212章第五纵队的影子

周虎臣的戒严令不可能执行的很彻底,因为江防的防御面积太大,总有漏洞可寻。

可是,周虎臣必须做,因为他知道“第五纵队”的厉害。所谓“第五纵队”就是歼细的代名词,正好,周虎臣熟悉这个“第五纵队”的历史,也知道它的厉害之处。这次戒严令只是一种防患于未然,建奴有歼细来到江南是肯定的,以周虎臣的力量绝对不够,但这项工作必须做。

在当初的努尔哈赤起兵到广宁之战,每一场战争都有建奴“第五纵队”的影子。从抚顺到清河,从萨尔浒到开原、铁岭,从辽、沈到广宁,一路走来,每一场有记载的战争,都有内歼配合,无一例外。这些歼细不是打开城门,就是临阵倒戈,还有泄露机密。可以说老野猪皮努尔哈赤的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或者多个歼细,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有理由相信,努尔哈赤在每次发动战争前,都己经安插好了歼细,并通过情报对明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在用兵的时机,用兵的战略战术上都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明军处处被算计,处处被动,仗还没打,胜负早己决定。努尔哈赤的特务工作做的很老道,这些幕后交易的细节,大多己经隐没,但也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

努尔哈赤“第五纵队”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要成一件事,成千上万人努力也不一定行,要坏一件事,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这就是间谍的作用。一千个勇士的贡献,也抵不上一个歼细造成的破坏,这就是间谍战的威力!当年努尔哈赤军事上的成功,“第五纵队”居功至伟。

第167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