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虎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239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此时,叔侄两人已经上了沙滩,而副将吴云端、总兵翁之琪,参将虞大虎也同时下船登上了沙滩。

闻名天下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的,最东面濒海的就是闻名遐迩的老龙头,而现在的老龙头还是大明太子少保戚继光昔日任蓟镇总兵时所完善修建。闻名的老龙头就是以一个入海石城,它的姿态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而老龙头还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地势高峻,易守难攻。

郑氏叔侄海上的任务结束了,拿下山海关是吴云端的任务,他当然不会向傻子一样直接攻击城高墙厚的山海关城,也不会攻击老龙头。

“我们还要赶往西赶,那里有薄弱点,我手下有熟悉山海关一带的夜不收,其中不乏曾经驻守山海关附近的人,只要我军拿下一段长城随后沿着长城向山海关城推进就可以了,其实…山海关用不了多久就会属于我们。”吴云端已经听到了郑氏叔侄的议论,为了给他们安心,吴云端信心十足的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吴云端的意思其实是周虎臣的意思,他早有准备,周遇吉手下的斥候中绝大多数都是北地人,而有些夜不收对山海关一带太熟悉了。而攻击哪个位置早有计划,这个计划早已经准备了一整冬的时间。

第311章大手笔

士兵们在陆续下船,这可是近十万人,而随后的各种武器和物资堆积如山,更是耗费时间。

物资和大军下船整整用去了两个时辰,所幸张登科的骑兵斥候没有在大军登陆的时候传来任何不好的消息,看来清军对沿海一带的防御并不看重。骑兵在前方坚壁清野,而大军的行进方向是西北。

山海关的长城一线除了山海关附近的二十几里还算平坦,东面是茫茫大海,而整个西北方向则全部是山区,吴云端的任务是拿下一段长城,这段长城不能是山区地势最险峻之地,也不能距离驻有重兵的山海关城太近。难度肯定有,唯一的选择是山海关西北的一段,因为那里矮山地段很多,相对于山海关驻守的清军也要少的多,很利于展开进攻。

“在前面不远的疙瘩岭村过河后往东北六里就是角山长城了,属下曾在那里做了三年的夜不收,知道每一段长城,也知道附近的详细情况。”一边行军,一名夜不收在给吴云端等将领介绍着情况,这名夜不收看来对附近的确很熟悉。

“角山脚下的长城有多高?地势怎么样?”吴云端边走边问。

“角山长城建于明洪武爷时期,在山脚下的旱门关到大平顶一带有最适合的攻击点。城墙是砖石结构,这一段长城的高度和宽度是随山就势。高度一般在六尺余至一丈左右,宽度并不宽,最窄出还不到三尺。这些墙段外端十分险峻,难以进攻,而内部十分低矮,有的地方只有四五尺高,便于我军登墙作战。属下知道哪里的城墙最矮,也知道哪里最适合进攻。”

夜不收回答的很详细,看来长城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防外强于防内,在内部攻击果然是最佳选择。

这一带地广人稀,张登科率领的骑兵坚壁清野做的异常轻松,随着天色将近傍晚,小小的疙瘩岭村出现在眼前。骑兵迅速行动,随后只用了千人就把这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控制了起来。

在往常一样的炊烟中,整个疙瘩岭村慢慢陷入黑暗。

漫山遍野的士兵隐没于夜色,随着夜晚的来临,百余夜不收放了出去,其余的士兵开始解决自己的饥肠辘辘…干粮就着村中的热水,这就是今天的晚饭。

村中一个两进的小院落中,一间屋子的油灯冒着淡淡烟气,郑森叔侄、虞大虎、翁之琪还有吴云端聚在了一起。

屋内还多了一个人,村中一名性陈的里正,这名里正战战兢兢的正在向几人回报山海关和附近长城上的情况。

“据过河打柴的村民说山海卫只有五千…建奴守军,其中还有很多老弱,至于沿线的墩台守军也很少,一般也就十来个人。”

这简直太少了!谁也想不到近十万大军对付这么一点点建奴,还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老弱。感觉有些可笑,可想一想也符合常理,山海卫和长城属于大后方,建奴的军队为了守住最后的希望,几乎全部聚集在了京师一带,长城的防守缺乏士兵合情合理。

“属实吗?若有虚假,你知道后果!”吴云端还是不太放心,毕竟这是在建奴的控制区域,他小小的威胁了这位里正一下。

“将军!小的也是汉人,也是大明子民,您不知道那些可恶的建奴都做了些什么?所有百姓早就盼望着朝廷早日收复疆土,盼着朝廷大军回归,好早日把这些鞑子赶出关外啊!小老儿哪敢虚言?若有半句假话,小老儿一家任凭将军处置!”

年迈的陈里正干脆再次跪了下来,并开始誓言旦旦。

看来不会有假,为了稳妥,翁之琪插了进来:“把那些去过长城附近的人再唤过来问问,如果都说的差不多就没问题了!”

第239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