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壮美的西伯利亚出现在眼前,周虎臣长长的虚了一口气:“西伯利亚,我来了!”
等待周虎臣心平气和,察珲多尔济笑着立刻开始给他介绍前面的情况:“大帅,这就是岭北,这一带百里都是这样的草原和森林。再往北百余里就是小海,那一带也都是高山和森林。往西北同样有很多草原和森林,而再往北的森林更急密布,到处是山区。”
察珲多尔济所说的岭北属于元代称呼,岭北行省是元代十行中书省之一,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最北方的行省。南至乌尔格,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之地,包括西伯利亚中部、外蒙古大部,西南至也儿的石河,西接当时的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勒拿河东接辽阳行省;凡属元朝的各森林部落和诸王地等均归统辖统辖漠北、漠西诸地,南隔大漠与中书省和甘肃行省辖地接。
“小海”说的就是贝加尔湖,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是在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名曰“北海”,苏武曾被匈奴王单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苏武在北海边艰难熬过十九年,最后回到汉都长安,这就是名传史册的苏武牧羊。
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贝加尔湖是在鲜卑的控制范围之内,还是名亦日“北海”;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贝加尔湖改称为“于巳尼大水”;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仍称为“于巳尼大水”;隋朝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唐朝前期,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后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复国,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后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朝,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13世纪,蒙古后裔布里亚特人也来到贝加尔湖地区。蒙元时期,贝加尔湖又划入蒙古帝国版图,属岭北行省;明朝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现在属于布里亚特部族。
周虎臣很激动,贝加尔湖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向往太久了:“既然来了,那我们去小海一游,就是不知道附近的布里亚特人是否要和我们开战?”
一旁的察珲多尔济赶忙阻止:“大帅,这开战估计很难避免,**惯了的布里亚特人不会轻易屈服。而小海,属下看还是不要去了,据一些与布里亚特人进行交易的猎人说,小海是一个崇山峻岭包围的大湖,外围全部是高山和密集的森林,根本没有容许大军进入的通路。”
“这样啊!”
周虎臣稍稍有些失望,这贝加尔湖看来暂时是去不成了:“那我们继续前进,尽量不要和布里亚特人开战,可以试着让哲朗大师和这些布里亚特人沟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
带领大军进入别人的领地,不开战就让人屈服恐怕很难,但周虎臣还是要争取和平。够避免战争就尽量避免,杀戮会带来仇恨,和平共处有利于将来的统治。他的目标不是布里亚特人,而是入侵西伯利亚的沙俄。
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条大河,源源不断地流淌。周虎臣不想用种族灭绝的方式征服任何一片土地,哪怕是给华夏带来那个黑暗时代的女真人,周虎臣都选择了比较怀柔的方式,何况这些已经生活在西伯利亚很久的布里亚特人。
其实不用周虎臣催促,哲朗大喇嘛早已经迫不及待的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甚至比周虎臣还要积极,因为札那巴札尔活佛给了他一个承诺,如果能够在西伯利亚站住脚,札那巴札尔活佛允许他在这里建一个传教的寺庙,他将成为这座寺庙的第一位主持。
开宗立派,将来甚至有机会成为仅次于活佛的存在,吸引力太大了,哲朗大喇嘛哪里坐得住。
。
第377章发现哥萨克
感受着西伯利亚吹来的凉爽,周虎臣提马踏上了西伯利亚的土地。
骑兵洪流紧随其后,当周虎臣率领大军踏上这片土地,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开始了。
周虎臣率军没有前进多久,一名斥候就打马而来。
“报大帅!前方发现了布里亚特人。”
“多少人?”周虎臣问道:
“回禀大帅,只有百余人。”
百余人能干什么?这应该是附近布里亚特部落来试探自己的人,庞大的军队不可能不被对方发现,而布里亚特人应该是已在做准备,估计不久后就会有大量骑兵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后两个布里亚特部落的人首先跑过来拜见哲朗喇嘛,这两位布里亚特人很恭敬,跪的实实在在,看来属于信徒,对这些喇嘛比较任认可。
对方说的也是蒙语,交流的很顺畅,而哲朗喇嘛不愧是一个久经历练的高僧,他姿态端庄,语出平缓,无处不透着那种高僧的稳健和禅语,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周虎臣等待着,任凭哲朗喇嘛在那里忽悠两名布里亚特人。
第28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