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半卷江山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47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半卷江山作者:客行长安

第47章

“哦,这回啊,这回还不算最严重的。黄河自古以来就不太平,水患简直太平常了。我小的时候,人相食都见过。”虞长青神色自然地说道,他发现,谢清的表情立刻变成了惊恐。

“太平盛世,怎么会……”谢清有些不敢相信,不过相当底气不足。

“太平盛世,与饥民何干?”虞长青的话里透着浓浓的讥讽:“怀芳不会不知,赈灾这种事情经过层层盘剥,最后到饥民手里还能剩下多少吧?”

大概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对,虞长青换了个调侃的语气,笑道:“怀芳快吃吧,平原来个你这样的官吏不容易,你可别把自己饿死了,那些灾民就更没救了。”

平原县县令是个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名唤杜禹。杜禹一把年纪了还在做个小小县令,大概是因为能力太过不济。因为谢清一眼就看出,这实在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要说是因为得罪了什么人才碍了他的仕途,谢清简直觉得匪夷所思。

仿佛有着看透人心的本事似的,杜县令一眼就看出谢清清正不喜排场的性子,因此就把他们安排到普通的驿馆,但里面设施俱全,布置清雅,真正的干净舒适。

谢清的屋里没有一件奢侈华丽的东西,可窗前却依着他的喜好在迎风处种了两株松树。这个时节,雨水的味道混着松香吹进屋来,端的让人心旷神怡。

他这喜好,除了赵俨祇和几个知交好友外,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由此可见,这位杜县令是个惯会讨好人的。即便来的只是个大司马长史,即便朝中连大司马都没有了,他依旧把谢清的喜好摸得清清楚楚。谢清摸了摸下巴,如此懂得看人眼色的人,怎么会混到现在还只是个县令呢?

晡食没什么特别贵重的菜色,手艺也不怎么对谢清的胃口,只不过一大盆刚出锅的莼菜汤,让谢清喝得暖暖和和。席间杜禹还一个劲地向他道歉,说是非常时期,能省则省,实在怠慢了贵客。不讨好上官,简朴坦荡,爱民如子,这大概算得上是最对谢清胃口的一类官员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谢清几乎都要对这位杜县令心生好感了。

第54章51

谢清等人连夜开始准备开仓放粮的事。不在赵俨祗眼皮底下,自然更加没人管得了他。辛绾催他睡觉不知道催了几回,他也全当了耳旁风,一直折腾到了天色微明,才趴在桌上睡了一会。

天亮后,谢清让杜县令陪他去了粮仓。

等看见了平原县的粮仓,谢清总算知道为什么这一路上平原县令都面露难色,欲言又止了。

平原县的粮仓里不说空空如也,可也好不到哪去了。里面零星堆了几只陈旧的米袋,而且明显没有装满,跟诺大的仓库比起来真是难看得很。

杜县令有些尴尬地摸摸鼻子:“如君所见,现在的情形就是如此。平原县隔三差五就会遭个灾,收成好的年景攒下的那些粮食,根本不够用。这回黄河水患,淹了良田千倾,就算开仓放粮,也撑不了几天了。”

谢清看着那几袋粮食也实在发愁。就算熬成粥,也绝对撑不过三天。怪不得一路上尽是卖儿鬻女的,天灾不是人祸,任是王孙公子还是升斗小民,都同样无计可施。

“这些天省一些,上面拨下来的粮食应该快到郡里了,熬过这段时间再说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谢清也没有好办法。

在喝了三天清汤寡水的粥后,谢清不负众望地变得跟饥民一样满脸菜色了。好像硬是在心里较劲要跟灾民共患难似的,赵俨祗给谢清带的厨子他一个都没用。不得不说,谢长史实在是个人才,三天的时间,他就在难民队伍中混得如鱼得水。众人都以为他是个落难书生,他长得又好,因此大家对他都还不错。

于是,谢清也就额外得知了不少小道消息。比如说,平原连年大水,实为天灾,却很大程度上是人作出来的。

乡民的说法不算靠谱,济北厉王家人作孽,触怒苍天,这才年年水淹平原的说法,想想就是无稽之谈。不过一切流言都是空穴来风,没个由头就能传出来,这样的说法谢清依旧不信。

谢清一天天瘦下去,眼睛却愈发亮了。他在流民堆里混的兴致勃勃,粥棚里味道恶劣的粥,他竟也能吃下几口。辛绾却是一天比一天忧虑。她扳着指头算着归期,不可遏止地脑补着天子见到瘦的还剩一把骨头的谢清,得气急败坏成什么样子。

赈灾用的粮食终于分到了平原,谢清也算松了口气。虽然他一眼就看出这些粮食比自己临行前点过的少了不少,不过负责押运的官吏说一路大雨,损失了一些,谢清心里也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他看了看,并不是个多么过分数目,也就没有发作。

粮食运来后,粥稠了不少,味道也好了些。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辛绾硬是把随着谢清而来的两个厨子打发到了她家公子时常出没的粥棚,那两个厨子压根没有做大锅饭的经验,因此也只能把粥的味道弄的中规中矩。这点差别在谢公子看来大概就是类似介于难以下咽和很难吃之间,所以他也就一直没发觉。

说到贪污的官吏东窗事发,大概纯属他们八字太差。谢清吃了没两天粥就病了,上吐下泻,纪成初几乎都没怎么看,就断言是由于进食了不新鲜的食物。谢清带着一脸的苍白去查看了仓里的粮食,发现完全不是自己点过的粟米,而是不知哪年的陈粮,都快发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