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慕容冲出宫赴华州令时,凰王出面邀集流亡士人,共修世家谱。还只有华州这么一个基地时,她已经开始聚贤修世家谱,公开辩议,将天下着姓都划进去了…并且将同宗的慕容府塞进世家谱最末。
随着征战,她一直保持公开公正的态度,让新征领地的士人辩论自家在世家谱的排行,而不是以人云亦云的模糊。
这是狠毒的一招!
谁不希望自己家排在世家最前面?谁愿意被坠在世家之末?看看最末是谁吧…是鲜卑夷狄啊!但是当时的慕容府家主是当世大儒,你不能说不可以…慕容冲都没把皇室放进世家谱镀金呢,而是放个最有出息的堂兄。
人争一口气,当然是得去辩一辩嘛。
但是不好意思,能辩论的就是慕容冲打下来领地所在的世家士人,其他是敌方,抱歉,您等等,等我们能打到您那儿去。
不是说,一本世家谱就让天下归心,世家纳头就拜。但是总是动摇几分,真的打不过的时候意思意思的挣扎一下,就矜持的从了,然后赶紧议论自家在世家谱的排行。
因为,注意,因为!因为凰王傅氏取仕为官,世家的身分占六,文才占四。
马的,当心太矜持子孙都没官做了!
这种家世为重的科举,在世家的心目中是一种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的公平。要知道之前根本没有啥科举哈。想当官?首先拼姓氏,拼完姓氏拼有没有好爹好爷爷,有好爹好姓氏?行了,荫补为官,出身世家最少不是文盲。
再来就是地方举荐,有没有文盲,取决于地方官的良心大小。然后是学问好到天下知名,皇帝或大官征用…这个机率低得很可怜。
但是吧,一个世家通常聚族而居,不要谈五服之内,就说三代同堂吧,嫡庶五个男孩子总有吧?五个男孩子又结婚,各有五个孙子总有吧?朝廷的官位就这么多,能够让你全塞进去做官嘛?
这还是有好爹好爷爷的呢。
如果没好爹好爷爷,只有个好姓呢?不吃亏吃大了嘛。这还是住在靠近天子附近的人呢,若是有个好姓却在江北淮南,那不把亏吃穿了。
这个科举好啊,天下举士。先把世家谱的分数比一比,占六成嘛。家里的孩子,谁不五岁开蒙,仔细教养过?吃用是当世最好,请得最好的先生,文才总是有的嘛。
世家谱靠前的,总想,好歹家世占六成嘛,儿孙出头的机率多,不用被讥讽内举不避亲,也不用天天被儿孙吵闹不公平,而且万一儿孙平庸,有这科举制度也能潜伏一两代,后面出头的机会还是有的,不至于就断了。
家世谱靠后的,也想,家世也只占六啊,反正老争不过姓比自家好的。科举好啊,只要鞭策儿孙读书上进,还是比老爹爷爷豁出脸去死争机率高啊。
至于根本不在世家谱的,也觉得,天下举士啊,又不是不在世家谱不给考了,身世清白也行的!有考就有机会,总比钻研巴结二十年结果还一官半职都没有强啊。
于是大家都很和谐,非常愉快的接受了科举制度。虽然慕容冲手有点毒,收复一地就发废坞令,不准修缮坞堡,不准养兵,美其名国家替你养兵,合作的就在世家谱给你提升点分数,不合作的就降分,还苦口婆心的说,粮草很贵啊,天子替你养还不好?反正兵归天子,他们家眷不还在你们手上嘛。
随着慕容冲版图的扩大,原本的不安也渐渐消失。毕竟天下乱太久了,这些世家也开始吃不消了。最担心的不过就是不能维持世卿世禄,不能维持世家高贵安逸的生活,凰王都替你考虑好了,还省军粮马嚼呢。
于是和平的,从世家治国,过渡到科举取士,没有引起任何动荡和抵抗。
事实上,这是一招非常阴损的毒计。
一直扶持着慕容冲的凰王傅净,事实上是个穿越人士,而且是外挂开得特别大的穿越人士。
她本身是个研究慕容诸燕的女博士,爷爷是个真正的老中医,她可以说是家学渊博。可惜刚拿到博士就出了车祸,莫名其妙的来到苻坚的后宫,却是个武功高强、啥都会一点的女暗卫,而且看守着年方十二,被苻坚占了的慕容冲。
有些书呆子气的傅净,非常同情这个身心受到重创的小少年,起初只是想让他能够逃出苻坚的毒手。后来和苻坚的心腹大臣王猛连手,想办法让慕容冲任河套所在的华州令。
第14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