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kongwen"></div><div class="readmiddle"></div>
展开,重新审视未来大雍的边界,缙都绝对称得上一句“边陲之地”。
沈明欢微微颔首:“朕意已决。”
“天下之大,并非只有一个九州而已,若是有外敌入侵,所谓边陲便是国门。九州为一体,半寸不能失,内乱也就罢了,倘若是被外敌侵占——那皇室成员还是都死光吧。”
本该是残酷中掺杂着慷慨激昂的一段话,沈明欢的目光中写满了嫌弃。
好似不认为“想伤我子民,须得从我等尸体上踏过”是一件多值得感动的事情,他只觉得后世子孙无能。
热血上涌的重臣们在这种目光下被迫冷静,却仍是不自觉地动了动身子,坐得不太安稳。
他们已经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国家,再远处有和他们相貌、文化、民俗有异的其他种族,也曾翻阅过被鲜血浸染的史书页。但那又如何?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九州终将万古绵延、生生不息。
后世的皇帝要是还想要富贵荣华,就会不惜一切让大雍强盛到无人敢欺,否则国门被踏,国都沦陷,他们即便能保住性命,也将遗臭万年。
沈明欢接着说:“再者而言,朕曾经在燕国待过一段时间,现今又有周衍先生坐镇,春时百姓已然恢复农事。雍国有朕,有诸位爱民如子的贤臣,亦是欣欣向荣之态,而缙则不然。”
燕国可以算是最为平稳地实现了政权过渡。雍国虽然是打进了雍都,但是边境大军没有参与,宇文山一路高歌猛进,造成的影响也有限。
但缙国可是真真正正的两军对垒,比之燕雍又少了一年的发展时间。如果九州是一个学堂,那缙国大概是现在最差的学生。
被称为贤臣的大臣们谦虚含蓄地笑了笑,如同打了鸡血般一个接一个提出自己的见解。
“陛下若亲自坐镇缙都,定能最快稳定民心,臣有一策……”
“缙都若为国都,也能吸引一批平民、商人来此定居,如此一来……”
陈御史冥思苦想:“既要定都为缙,这名字便有些不合适了。”
吵吵闹闹的大臣们一顿,而后对视一眼,就“新国都要改成什么名字”这个议题开始了新一轮激烈的争论,彼此间谁也不服谁,直说得面红耳赤。
要是远在缙都皇宫的缙帝能看见这一幕,大概不等宇文山打来就两眼一闭气死了。
第162章送君扶摇上青云(30)
沈明欢觉得要给自己的肱骨大臣们一些参与感,由着他们吵吵嚷嚷,为某个字眼争论不休。
绝对不是因为他也不会取名。
侍卫收到消息,小心走到沈明欢身后,压低声音回禀:“陛下,南大人想要求见陛下。”
“是怀瑾啊。”沈明欢没有放低声音,他含笑道:“那就带他过来吧。”
侍卫领命退下。
朝臣们轻咳着坐了回去,不忘整理稍稍有些凌乱的衣摆,彼此间还不忘以眼神交流——看吧,就说南怀瑾不可能失宠。
南怀瑾到的时候就听见沈明欢和大臣们在商量迁都事宜,他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越听越是沉重。
沈明欢还很开心地招呼他:“怀瑾,过来坐,到朕身边来。”
他向来不吝啬于在公共场合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对南怀瑾和谢知非的爱重。
南怀瑾对迁都没意见,可他仍旧觉得现在太早。
战火依然还在烧灼,路上或许还残留着未洗净的鲜血,缙国一片混乱,陛下怎么能在这时候过去?
但沈明欢之所以会选在这时候才把南怀瑾叫过来,一是因为已经尘埃落定,大多事情已经准备妥当,一是因为在场还有很多重臣。
他知道南怀瑾就算不愿,也不会在众人面前反对他的任何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