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吓得冷汗直冒,“这个,就先等一等吧,先开药,看看药效再说。”
这群大夫可真胆大,竟然要给他开胸,不死到临头,林洋是绝对不可能答应。
旁边的洋人大夫明显有些失望。
王大夫却理解的点了点头,“那行吧,这是药方,你自己去抓药。”没想到这一个这么机灵。也对,人家又不像那些死刑犯,反正都是要死的人,给他们做实验,还能够得到一笔银子贴补家人。
林洋知道王大夫心里是这么想,非得气死不可。
喝了一个疗程的药,突然觉得胸口有一些变化了,至少走路的时候不会突然胸闷气短。
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不仅林洋有了希望,就连他夫人同样有了希望。
转天林洋收到一封信,是他兄长的来信。
他兄长告诉他,这段时间他会带队过来查看要医学院的情况,到时候会将他介绍给医学院。
总算是有工作了,林洋也放下了心,积极的喝药,等待兄长的到来。
林源来这里还是有一项任务,就是开药厂生产中成药。
之前因为江南那边的风风雨雨,将这件事给耽误了,开的药厂建成之后就放在那,都没有招人进去,这一回自然是加紧处理。
毕竟,医学院投入了太多银子,急需要新的渠道来银子弥补,而这些药铺就是为补医学院的窟窿而来。
按理说要是开药铺的话,重创最多的就是那些原来的药铺,不过这里生产的都是一些常备药,且这些药方都是给大夫提供,要卖出去也会有一定提成,价格比看那几个病人得来的钱要多。
所以许多大夫直接将自己的药铺分出来一块,专门用来卖药。
这正是证实了那句话。
利益,才是最好的连接方法。
开药厂自然在药材多的地方,林源的计划是在四大药都各开一家。
那里是药材的汇集地,全国的药材都能在四大药都找到,在药都开药厂,完全是事半功倍。
另外三个药都选择,林源想到弟弟在亳州,就毫不犹豫挑了这里。
医学院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江南一带只要是大夫就没有听说过这座医学院的。
加上这里有源源不断的医学书籍,吸引着太多的大夫投奔而来。
有些地方甚至造成了大夫短缺,引起了百姓的惊慌。
这一点,也是林源这次来要解决的,一些学的差不多的大夫该回原籍了,要是想看医书,完全可以下单,自己买上一本。所有医房都提供印刷任务。
第68章那些清穿的日子(68)
第164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