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3 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作者:李银河

第3章

有的女孩对异性的感觉已带有单恋的性质:&qut;上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少先队大队长,样子很正经,有绅士气派,已经有了男子汉的样子,老爱穿一件风衣。我有几次在汽车上碰到他。他指挥鼓乐队。我记得特清楚,那时候鼓乐队一打鼓我就脸红。那次是我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对一个男孩有了好感。虽然我们俩一句话都没说过,互相也不知道名字。我一直希望在汽车上碰到他。后来我们就这么很遗憾地毕业了,各奔东西。&qut;

&qut;我对异性的感觉出现得挺晚的,小时候递纸条不算的话,真正意义上的感觉是上高中时出现的。那时我17岁,记得是快到高考的时候。我是高二三班,那男孩是高二二班的。他会拉琴,学习特别好。我有个好朋友认识他,老说起他。我对他有了好感,但是没有说过话,好像暗恋似的。就那么远远地恋着他。

他长得浓眉大眼,又不粗鲁,很文静,还有几分腼腆。我一直没有跟他单独接触的机会,连走到离他一米远的距离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远远地看着他就觉得舒服。我那个女友和他是一班的,他们班同学一起去爬香山,照的相片里有他,我就把这张照片要过来,老拿出来看,一看就心旷神怡。&qut;

金赛调查数据表明,女性中曾对(禁止)刺激产生过可辨认的性反应的比例,在3岁时约1%;到5岁时约4%;累计结果为:约有27%的女性回忆起自己在青春期之前曾产生过性唤起。

关于童年的性游戏,全体女性中有15%只有过同异性的性游戏;18%只有过同性性游戏;两者兼而有之的占15%;三种人相加共占女性的48%。双变量分析表明,童年性游戏的发生率与教育程度有关:在高中程度的女性中占约24%;在大学程度的女性中占30%;在研究生女性中占36%。(金赛,第19一23页)由此可见,即使在学龄前儿童中,性的感觉也确实存在,而且并非个别现象。做过性游戏的更达到将近一半。从性游戏发生率与教育程度的关系可以推论出,性活动方面的活跃程度与智商成正比越聪明的孩子在性活动方面越活跃。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女孩真正意义上的对异性的感觉多发生在十四五岁。它发生得很自然,很纯洁,很健康;由于社会规范的学习尚未完成,它具有较少犯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当然,我这里所说的&qut;自然&qut;并不包含性取向的含义,只是指一个人开始对另一个人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爱慕之情。如果因此以为只有对异性产生好感才是&qut;自然&qut;的,对同性的好感就不是&qut;自然&qut;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参见同性恋一节关于情窦初开时对同性的感觉,你绝不会得出一个少女对同性产生好感是&qut;不自然&qut;的感觉。只有用以生育为性的唯一目的的标准来衡量,才会得出对同性的好感&qut;不自然&qut;这一结论。西方人由于宗教教义的束缚,中国人则由于对生育和传宗接代的看重,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方好几位思想家都表达过这样一个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更看重爱与性的激情本身,只是到了后来,激情的对象的性质才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如此看来,情窦初开时的青少年带有古希腊罗马人的特征,对他们来说,激情的对象并不重要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没有成为世俗的伴侣激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3性压柳

现在年届中年的一代中国女性在青春期前后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对性征发育的恐惧与反感,甚至是对于男女恋情的恐惧和反感。这种感觉同以&qut;文革&qut;为巅峰期的近几十年的禁欲主义社会氛围不无关系。近十几年来,虽然随着国门的打开,社会风气比过去开放了许多,但对于过去几千年儒教文化和几十年革命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禁欲氛围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即使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不这样看),了解一下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和其他女性所经历过的惶恐,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第二性征发育的恐惧和反感

&qut;我十几岁胸部就开始发育了。我从小上艺校,经常要练功,练功时穿得很少,有人就对我说,你应该戴胸罩了,抖得那么厉害多难看。

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从此以后我就总习惯含着胸,不敢挺胸,走在大街上都习惯性地含着胸。可是舞蹈又要求打开胸。老师就说我。我不愿戴胸罩,觉得一戴上就是妇女了,不纯洁了似的。我回家和妈妈说:同学都说我了。妈妈就给我做了个胸罩。&qut;

&qut;记得我初中的时候,女同学们不是比谁的(禁止)大,而是比谁没有(禁止)。还记得我那会儿总是使劲用恋耽美带压着(禁止),让别人看不出来。当时受的就是那种教育。从来没想到性可以是美的,自然的。现在看到女孩的小(禁止)发育起来,觉得很美。脸上的青春痘也挺美的。&qut;

&qut;我原来一直以为胸部高不好,后来才觉得好。&qut;

一位后来在性方面相当活跃的女性这样回忆当年的情形:&qut;我妈特封建,从没对我们做过性教育。一切女性特征都要掩饰起来。那个时代,无论是来月经,还是结婚生孩子,凡是女人的东西都看得比较下贱。(禁止)使劲勒着,还驼着背,怕人看出来;夏天我都不穿短袖衣,怕露胳膊。&qut;

有时,性压抑已经转化为民俗的形式,成为不可逾越的规矩,这一点在城乡对比中更容易看出。一位嫁给农村出身的青年的前女知青说:&qut;我们刚开始有点不协调,有一次我回婆家去看他。一下火车,他看见我穿裙子就不高兴了,当地的女人都不穿裙子。我说,怕什么?他说,这是农村啊!我有一个杀手锏,碰到他不听话我就说:你要不听我的,我就挽你的胳膊。他马上就依我了。&qut;

性压抑或反性的环境甚至造成了一些女孩的&qut;男性化&qut;,这是它最极端的结果。有一位女性对自己生活中的这个&qut;男性化&qut;过程做了如下的描述:&qut;我不喜欢自己的男性化。记得来月经前我是个典型的女孩,看人总用害羞的眼神。我羡慕那些男性化的女孩,觉得她们不受人欺负。正在我这么想的时候,正好有个转学的机会。我就处心积虑观察别的女孩,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变了个人。我妈那时在国外,回国后见到我的样子说了这么句话:文文静静的女孩怎么就成个野小子了。她还带我去看过一个学心理的,他说,女人的一生有两大关口,一个是来例假,一个是更年期。&qut;这位女性后来结了婚又离了婚,据她说:&qut;我前夫说没有男人会喜欢我,因为我的性格像男的。只有女人才会喜欢我。&qut;

对恋爱的恐惧和厌恶

&qut;我初中时写了入团申请就老来找我谈话。我俩谈话时总是坐得隔一两尺远,谈话内容都很正经。我当时很单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才知道他是想跟我好。直到'文革'时我们俩在一个组织,他给我写了封信,我才想起来。他给我写信时,我觉得自己有种受侮辱的感觉,把信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不解气,还要在地下踩、踩、踩。那时男女界限很严重,我从心里觉得这事很脏,就经常恶作剧似地骂他。他对我的感情流露很明显,老想跟我在一起。可是同学聚会只要有他在场,我就浑身不自在。也不是怕他做什么,他其实没动过我一个指头,只是觉得脏,讨厌他。我老当着同学们的面嘲笑他骂他,他也不生气。

后来时过境迁,我感到这样对待他是不对的,但再也没有机会找他道过歉。我想,当时对他本人的反感和对这类事的反感都有一点。&qut;

&qut;初中有男生给我写信,我觉得脏,觉得不应该,就交给老师了。&qut;

一位女性回忆了她在&qut;文革&qut;中渡过的青春期,讲述了那时一个敏感的女孩所处的环境对她性格的扭曲:&qut;我去兵团的时候是十五岁,在一个过去的劳改农场当车工。我从小学过唱歌、跳舞和画画,所以经常要画板报什么的。那时我很敏感,因为我老被人谣传各种可怕的事情。如果回北京就是去打胎了,好可怕的谣传!所以当时我不和任何男孩说话。有一个男孩,我每次去拉料,他都主动帮我装车。有一次,我在车间画板报,一边画一边唱歌。我不知他一直在偷偷看我。我下来后才发现他,我上了火,觉得不能原谅这个偷看偷听我的人。他对我说:别人说的我都不信。我却大声对他喊:混蛋!后来我有点后悔。那时我挺矛盾的,又想接受他的感情,又怕别人议论。后来多年以后,我们都回到北京,有一次我突然在公共汽车上遇上他,我看他走了过来,就趁开门时一下溜掉了。&qut;

一位女性讲起小学时听到人讲结婚的事的反应:&qut;我班上有个学习很坏的男孩,有一次他对我说,长大以后第一个娶我,第二个娶××(我的一个女友),当时气得我直哭,好像受了侮辱似的。&qu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