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逆袭悲剧人生作者:雾隐失落天wq
第4章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多多提意见呐
☆、盘私产谋出路
自贾赦吐血昏迷的事件已过去两日,在便宜儿子的监督下贾赦在床上狠狠地躺了两日,躺的骨头都松软了,这天贾赦喝完药,感觉身体松快儿了一点,准备盘盘原主的家私,再好好筹谋一下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努力保住荣国府,避免以后抄家灭族的危险。
叫来贾忠,让他把账本还有田产、铺子之类的地契都拿来,根据原主的记忆这些私产绝大部分都是祖母贾老夫人留给他的,当年贾家跟着先祖皇帝打仗,收获了很大一批奇珍异宝还有各色的庄子铺子,贾老夫人也是个会经营的,这些产业都翻了一番,不然单凭皇家的赏赐怎么可能有现如今荣国府的排场,这些东西一部分拿出来做公中之用,剩下的精品都被留下来给了贾赦。
为此贾母还愤恨了好久,都是亲孙子,贾政就得了些年头久远的摆件和几箱子银子,贾母一直想方设法打听原主这里有多少私产,原主因祖母交代这是荣国府的根本,不可轻易泄漏出去,一直没有松口。其实原主并不擅长经营,这些都是贾老夫人留下的几个忠心之人在打理。虽说都是精挑细选之人,但保不齐了奴大欺主,贾赦准备以后都要亲自过问,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贾忠看到老爷终于愿意处理家产了,生怕反悔似的,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放在贾赦的塌边,看着分成两边的账本,贾赦一脸疑惑地望着贾忠,“回老爷,左边的是您的产业,右边的是夫人带过来的嫁妆。”
贾赦先大致翻了翻张氏的嫁妆,张家真是疼女儿,孤本珍集、名家画作,随便拿出去都是有市无价,好多还是失传已久的真迹,不愧是百年清流世家,还有些收益颇丰的庄子铺子,目前看来都没有问题,交代贾忠留意这些管事的,不能让他们欺上瞒下,等琏儿成年了就交给他打理。
然后贾赦就专心看原主的产业,私库里放着的东西就不说了,那是要留着传给后代的,拿出去很是不值当。主要是看看庄子和铺子,贾老夫人真真是疼孙子,留下的都是大片的良田,铺子都是地理位置极好的,做的也是时下最赚钱的买卖。
其实古代不缺能人,缺的是先进潮流的理念,正巧这些就是贾赦拥有的,于是就准备结合现代的一些理念做些改进,至于怎样改还要了解了具体情况才好安排。
此时距离贾老夫人去世才几年时间,那些管事的看起来还算忠心,账面上没什么大问题,贾赦交代贾忠让他们以后每月过来汇报情况,好让他们知道上边的主家盯着呢。
盘点好家产,贾赦准备考虑考虑以后怎么发展了,在这个皇权大过天的时代,要想屹立不倒,就得在皇帝面前挂上号,办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儿,这些对于贾赦来说都不难,随便拿出几件事儿,什么防天花啦,防洪啦对于贾赦来说都是动动嘴皮子的事,难就难在以一种合适的理由、恰当的方式上达天听。
再说贾赦还有知道未来走向的这个最大的金手指呢,趋利避害,好好的抱住金大腿。之前看书的时候发现荣国府欠着国库六十万两的债,其实不光荣国府欠债,四王轻武,端看贾代善喜欢贾政读书这一点,就可见其见识还是很长远的,荣国府想存在势必要转型了,而且从军危险性很大,贾赦可不舍得便宜儿子去冒险,所以读书是最好的选择了。
贾琏现在才五岁,之前都是张氏给启蒙的,底子打得牢,贾瑚因为身子不好就没有特意去挑选老师,所以还要重新挑一位有学问有见地的老师,贾赦可没什么人脉能请得动大儒,这事还要麻烦张府。想到此处,贾赦决定再休养两天该带着贾琏去拜访岳家了。
☆、整顿家奴,拜访张家
那日贾赦初步规划好以后的出路后,突然想到了一件关键的事,自代替了原主之后,忙着接受记忆适应古代的生活,还没来得及整治那些刁奴。根据之前的调查,之前王氏接替怀孕的张氏管家时安插了不少钉子在大房,在贾瑚染了天花之后张氏疏于管理,不少奴才被贾母和王氏收买,这些人在加害贾瑚和张氏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贾瑚的奶嬷嬷都被王氏以家人为要挟,将带了天花的小衣穿在了贾瑚身上,虽说直接参与的都已经被贾母和王氏处理了,剩下的这些人也绝不能姑息。
贾赦命贾忠带着几个懂武的下人将这些奴才都绑在院中,情节严重的命人各打五十大板,卖到了苦寒之地,情节较轻的直接低价卖给牙婆,暗中交代牙婆这些都是背主的奴才,不要卖到好人家,越是苛刻的越好,牙婆收了这么一大票人,赚了不少银子,自是按照贾忠的交待办事儿。
不要说贾赦之前作为一个现代人罔顾人命,身处哪处就要适应哪处的规矩,这些奴才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被攥在手里,哪里还有什么人权。再说都是犯事的人,贾赦也不会心软地从轻处理,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那是给自己以后惹麻烦,还是一次性解决为妙,也是给贾母和王氏敲个警钟。
其实这些奴才刚被绑住就有人报给了贾母和王氏,想到自己花费大功夫安插的人,如若都被打杀了以后再放人就没那么容易了,赶紧赶来大房,被绑的人以为救星来了,就个个喊冤枉,救命,一时间闹哄哄的。
贾母由王氏扶着来到贾赦面前:“老大,我们荣国府历来都对下人们仁慈和善,他们究竟犯了什么天大的过错要你喊打喊杀,传出去荣国府的名声还要吗?”
“母亲,背主的奴才还能要吗,要我直接挑明了他们到底犯了什么事情吗?”
贾母一噎,不好直接开口求情,只好说:“一下子打杀了这么多下人,大房以后岂不是没人伺候了,外人也会说荣国府不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