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世民张烈同人)济世安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19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此事可当面计议,让我酒醉入宫,岂不是惹来杀身之祸?”

“唐公,”裴寂悄声说,“正是裴寂以宫女侍公,才断绝您的后路,若不急急起事,恐此事败露,遇到不测。”

“二郎何在?”李渊叫道。

裴寂一招手,李世民从屏风后走出来,径直跪下了。

李渊恨声道:“我李渊怎生了你这个不忠不孝的儿子!为父要送你去自首,免得牵累我李氏一家!”

世民道:“孩儿观天时人事,已到这个地步,这才出此下策。孩儿自认没有错,也不后悔。只是爹爹必欲将孩儿拿送,孩儿亦不敢辞死。还望爹爹多多保重。”眼里已是泪光莹然。

李渊看着这个儿子,心中五味陈杂,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预言,好半天长叹一口气,指着李世民说:“这些天来,为父不是不想起事,只是觉得还没到时候。如今出了这档事,只有扯起大旗,一条路走到底了。如今,家破人亡也由你,化家为国也由你了。速派人招回建成、元吉,通知你姐姐、姐夫,便可定夺。”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远在河东的李建成、李元吉接到父亲的手谕,即飞马赶往晋阳,同时柴绍也自长安奔来晋阳。这当儿,马邑富豪隋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集兵万余人,自称太守。又领兵攻占汾阳宫,依附突厥,被始毕可汗封为“定杨天子”。其势直逼晋阳,成了李渊一个不大不小的心腹之患。

李渊采纳了世民和刘文静的建议,整个计划就是:为防备刘武周来扰,北连突厥,曲节附之,换些马匹,以壮声威。同时又为师出有名,不为天下人骂,先尊今上为太上皇,北取长安,立代王侑为帝,以安隋室。然后传檄郡县,改换赤色隋帜,易以类似突厥的绛白二色,虚应突厥。

在修书向突厥要马匹的同时,起事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全国虽然乱得一团糟,但太原一带在李渊的治理下虽偶有突厥、甄翟儿之流来扰,但均为李渊父子所退,是以民心较稳。但要起兵,必须先把民心搞乱,使老百姓更加心离隋炀帝。暗地里,李渊让刘文静伪造了许多敕书,张贴晋阳各地,言隋炀帝要征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四郡二十岁到五十岁的百姓全部当兵,再次进攻高丽,年底之前,所征兵丁必须赴涿郡集中。隋炀帝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均大败而归,死者百万,“勿向辽东浪死歌”唱遍天下,谁还愿再去征高丽?一时间,太原各郡的老百姓人心惶惶,痛恨隋炀帝,想起事造反的更多了。当时李渊手中只掌握着三万余士兵,要起义,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起兵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募兵。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作为隋炀帝的亲信,还拥有相当一部分权力,手中也控制一部分军队。招兵如果不通过他们,势必要出乱子。

这天,李渊在留守府召开军事会议,专门讨论对付刘武周的问题。会上,李渊两手一摊,满脸愁容地对大家说:

“马邑贼帅刘武周杀死王太守,又据汾阳宫,又被突厥封为‘定杨天子’。我们太原兵少,仓促之间不能捕灭。罪当灭族,如何是好?”

前次王仁恭、高君雅对付突厥时,吃了败仗,留守李渊差点被解江都治罪,众人尚心有余悸,见李渊又如此一说,都害怕起来。李渊的眼睛单往王威、高君雅的脸上瞅,王、高二人最怕被派出去打仗,遂满脸恭敬,一起拱手向李渊说:

“唐公英明神武、善于以少胜多,诸事还请唐公多拿主意。”

李渊摇摇头说:“以少胜多,须在特殊条件下方能行得通,岂能屡试不爽?如今朝廷用兵,动止皆禀告节度。如今贼在几百里以内,江都却远在三千里外,且郡县多为他贼据守,道路险阻,急切之间难以回应。如今若以守城之弱兵,去战巨贼,必难保全,说不定连晋阳也一块搭上。我思考了好几个晚上,都没有好办法。进也是死,退也是亡,到底该怎么办?”

听李渊说得有理,王威入了圈套,道:

“唐公说的极是。如果等待上报的结果,势必贻误战机。如今是为国讨贼,乃正事大事,唐公可以自定主张。”

李渊却皱起眉头,看着王、高二人说:“由我专权,这样不大好吧。”

与会的将官纷纷赞同说:“唐公拿主意,目的在于平乱,有什么不好的。”

李渊装做不得已的样子,说:“那好吧。大家既然把责任都压在我身上,我也就不客气了。当前的情况,没有别的妙策,只有募兵一条了。”

军事会议上定下了调子。李渊立即命令李世民、刘弘基、长孙顺德在各处设立招兵站,大力宣扬保护太原的意义。个把月的时间,竟也募兵近十万人。

新兵募来,在曾经当过军官的长孙顺德、刘弘基的带领下,日夜操练。为了削弱王、高二人的力量,李渊以工作需要为名,派王威兼任太原郡丞,与裴寂一块掌管军粮,负责军队的供应。又命高君雅去守高阳县,巡守城池。而所募新军的一切事务,均由李世民、刘文静来掌握。

张烈又来到了久违的太原。

他已看出,这几日李家必有所动作。

他所担心的事情已不可避免。

第19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